諸葛亮在馬謖的問題上犯了識人不清的毛病,而馬謖的問題,劉備早就洞察出來了。
但這并不能說諸葛亮識人無方。
他有《將苑》一書,多方位清晰描述出他理想狀態下的完美武將。
書中內容,莫連山還記得不少,正好一起拿出來分析。
開篇大概是“執掌兵權”這個問題。
兵權者,是三軍之司令,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
兵權是統率軍隊的權力,是掌握三軍生殺予奪之權的“司命”,它使統帥有了賴以懾服人的威嚴與勢力。
將領能執掌兵權,操控軍中至高無上的威勢以遂行領導統御,那就好像猛虎插上雙翼,能自由翱翔于四海,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能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對付。
如果將領失去兵權,無法操控軍中高于一切的威勢,則就像魚龍離開了江河湖海,要想遨游大洋,奔濤戲浪,又怎么可能呢?
到后面,就開始識人方面的見解,這些都是與軍師相關的,值得莫連山深思。
軍國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結黨相連,毀贊賢良;二曰侈其衣服,異其冠帶;三曰虛夸妖術,詭言神道;四曰專察是非,私以動眾;五曰伺候得失,陰結敵人。
軍隊和國政的弊病,有五種情況危害最大:
陰結朋黨,相互勾結,誹謗賢臣,誣陷忠良;
生活奢侈,衣著華麗,服飾不依定規,標新立異。
虛妄地夸飾迷信的邪術,胡亂宣傳神鬼的法力;
專門窺探別人的陰私是非,出于私心煽動群眾;
專務尋覓利害得失的時機,暗中與敵人勾結。
這五種人就是所謂的奸佞、虛偽、違背道德的人,對于這些人必須加以疏遠,不可接近。
這是五害之人,但要識別出五害,又需要“知人之道”。
知人之道有七焉。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窮之以詞辯而觀其變;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沒有什么比正確觀察、了解一個人的品性更難了。因為善良與邪惡的差別雖大,但實情和表征的分辨往往并不明顯。有的人貌似溫柔善良,實際上是虛偽奸詐;有的人外表恭敬謹慎,可是卻心懷欺詐;有的人表面上勇敢,而實際上內心怯弱,有的人看上去盡心盡力,而實際上并不
忠誠可靠。盡管如此,辨識人心依然可以采取以下七種方法:
以是非混淆他,察看他的心志;
以言辭論辯使他困窘,觀看他是否有應變能力。
向他詢謀問計,觀看他的見識如何;
告訴他災禍困難,察看他的勇氣如何;
用酒灌醉他,觀看他的本性如何;
請他面對著財物利誘,觀看他是否廉潔;
要求他定期完成某事,看他是否可靠。
知人,識人后,對將帥這種統領一軍的關鍵人物,也就有了一個方向。
再看諸葛亮對將帥之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