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所謂的八種惡害。
從諸葛亮對為將之道各個方面的剖析上,莫連山看出了成體系的要求,幾乎就囊括了所有的人,能夠知一夜而知秋。
這樣一來,對軍隊進行大的劃分,也就簡單了。
軍隊是各類人才聚集的團體。
那些好勇樂戰、敢獨自向強敵挑戰之人聚集成一伍,稱為“報國之士”;
氣冠三軍、才力勇捷之流合為一伍,稱為“突陣之士”;
輕足善步、走如奔馬之徒合為一伍,稱為“搴旗之士”;
騎射若飛、射無不中之人合為一伍,稱為“爭鋒之士”;
有射必中、中無不死之流合為一伍,稱為“飛馳之士”;
善用勁弓強弩、遠而必中之徒合為一伍,稱為“摧鋒之士”。
以上這些都是部隊中寶貴的人才,指揮官應分別根據他們的才能加以善用。
關于另一群人,諸葛亮也有明確的認知,那就是害群之馬。
夫三軍之行,有探候不審,烽火失度,后期犯令,不應時機;阻亂師徒;乍前乍后,不合金鼓;……此九者,三軍之蠹,有之必敗也。
一個部隊之中,往往會發生:
擔當偵察任務而疏忽遺漏,負責烽火警報而失職;
未于所規定的時間準時到達指定地點;
違犯軍令,錯過戰機,阻擋擾亂士兵的行動;
忽前忽后,不按金鉦戰鼓行動;
身為軍官卻不關心體恤士兵,毫無節制地削減克扣軍餉;只顧自己謀求私利,不關心士兵的饑餓寒冷;
散布離奇怪誕的邪說,胡亂推測吉兇禍福;
無事生非、呼號喧鬧,企圖驚擾全軍上下;
恃勇不受管制,專橫凌犯上級;
掠奪府庫財物,擅自發放錢財。
這九種人是軍隊中的蠹蟲,如果任由這九種人胡作非為,任務一定會失敗。
滿足了諸葛亮對為將之道的要求后,為將、帶兵的要領自然也就出來了。
善將得有四。示之以進退,故人知禁;誘之以仁義,故人知禮;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勸;決之以賞罰,故人知信。禁、禮、勸、信,師之大經也。
古來的良將帶兵有四條要領:
明確告訴眾人前進后退的要求,因此人人都知道令行禁止,進退適時;
以仁義道德引導大家,因此人人都懂得遵守禮法;
重視是非曲直,因此人人知道相互勸勉;
根據功過給予獎懲,因此人人都知道軍令的威信。
禁止、禮儀、勸勉、信用,這是部隊管理的根本原則,沒有魚網上的總綱拉直了,網眼還不展開的道理。
因此這樣的軍隊戰必能勝,攻必能克。庸劣的將領則不是這樣,撤退時不能控制,前進時不能掌握,以致全軍覆亡。沒有勉勵告誡,則賞罰失去準則,號令失去威信,賢能之人因而隱退,諂愚之人反被任用。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一定失敗,戰斗力必然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