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各有各的感慨。
皇太后當年也是這樣迎來的貴妃。先帝是在做皇子時遇到的太妃,兩個人差點沒私定終身,后來還是太皇太后做的主,說皇太后命格貴重,更適合正妃。為這個,生生逼著太妃嫁了人。
年輕時動的心,跟釀的酒一樣,當時青澀,卻歷久彌香。太皇太后不阻攔,也不一定就能怎么著,可這偏偏得不到的,到最后都刻在了心底。太妃所嫁非人,又很快守了寡,皇帝不知從哪里知道了,她就這樣進了宮。
好在當時太后已經有一子,所以太妃進宮之后雖然專寵,也很快生下了二皇子廣祿,卻終歸沒能撼動皇太后的地位。
恭順皇太妃聽到芙蓉花三個字,尷尬道,“太后可別再取笑我了,這些孩子才是牡丹芙蓉呢。”
到了最后,牡丹終歸是要艷壓群芳的,芙蓉也最終零落渠中。
皇太后贏得委屈。年輕時候她心里也怨恨過太妃,只是自從做了中宮就知道,這本來就是無可奈何的事,沒有芙蓉,也會有海棠、玉蘭、丁香,既然太妃最后肯低頭,她也不打算再計較。贏家自有贏家的姿態,何況,還有位太皇太后繞不過去。
自從先帝崩逝,太皇太后身子骨一直不好,如今移居圓明園頤養。這些年諸事不問,連過年也不出來見人,自己封自己一個“青云居士”,日日念經禮佛。
今年的大宴設在保和殿,地方比往年大,因此設了六桌陪客。在京的皇子貝勒都叫來了,皇帝意思,這才顯見得皇族一家子親熱。
年飯都隨舊歷,頭道是湯膳。湯用一對漆盒盛裝,取意“成雙吉祥”。一盒里是燕窩紅白鴨子腰燙膳與粳米膳,另一盒裝的是燕窩鴨腰湯和鴨子豆腐湯各一品。太后、皇后和皇帝份例一樣,嬪妃們便只一份粳米粥與羊肉臥蛋粉湯。
恭順皇太妃面前同嬪妃們一樣,只有一份。這是規矩。她也不介意,隨意用了粳米粥,怕不克化,只用了一口。橫豎大宴只是樣子,吃是吃不飽的。
貴妃被皇后親自安置在皇帝的身側,她不愛羊肉,也只用了些粳米粥。一會兒太監又捧了一盅燕窩悄悄遞給她,是皇帝賞賜。知道她不喜羊肉,特地讓人拿給她。貴妃紅著臉,心里卻飲了蜜一般。
圣寵如此,皇帝登基以來,自己是第一人。
恭順皇太妃離得近,眼角狹了一眼。不過數年前,她的膳桌上回回也多一杯盞,先帝特特會賜一盅別的湯膳給她,那時,她也是皇帝心尖上唯一在意的人。風水輪轉,大幕重啟,如今柔情蜜意的帝妃不再是她和他了。
轉宴之后,皇帝先用了一杯酒,眾人唱和,道了吉祥,酒宴便散了。
年飯申正便開始,結束了天光也還早。和來時一樣,沒有傳肩輿,恭順皇太妃還是扶著藍溪嬤嬤的手,慢騰騰的往寧壽宮走。
“主子您有沒有覺著,何妃像極了一個人?”藍溪嬤嬤突然開口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