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秋,園子里的葉子由黃作紅,嫣紅淺黃深綠直到褐紫,漸次變化中,一層層一疊疊,斑駁如同蠟染的布,映襯圓明園中的處處碧水,好看極了。
只是秋色中藏不住的蕭殺,也彌漫在園子各處。檐角風鐸偶爾叮咚一聲,隨著風送入各方耳中,脆生生的,不由人一凜。
杏花春館外,一排鴨子從館前飼養的綠油油菜圃里匆匆穿過,往館舍后的湖里覓食去了。湖色瀲滟,偶爾有天上南下的大雁,一行行,影子跟低垂的藍瑩瑩天幕倒映,紅塵宏闊。
云白急急從屋子里出來,叫了聲“如嬤嬤”,哽咽著再說不出話。
東邊不遠處,就是太皇太后長居的上下天光。烏林珠住了杏花春館,老祖宗也搬到不遠的上下天光陪著。
二層閣樓上,身著靛藍大褂子的人合掌念彌勒,僧人在一旁擊缶,一下下,一圈趺坐的黃衣僧人嘴里嗡噥嗡噥不停。
如嬤嬤悄悄走到靛藍袍子身后,跪下含淚道,“老祖宗,小主子,沒了。”
太皇太后手里正數著的佛珠驟然停住,一會子后,頹然坐倒,佛珠上纏的線被硬生生扯斷,散落一地。
紐祜祿氏家族曾經最明亮的珠子,也離她而去了。
皇帝崩卒的消息傳來時,她忙讓人封口,烏林珠從宮里出來后,身子骨一直不好,郁郁的,飯也不過一兩口,這樣下去,只怕不好。
但她能封住杏花春館的人,卻不能不讓園子上下替皇帝服孝。到底還是讓烏林珠看出端倪,吐了一口血,便昏了過去。
她也沒想到,小珠子還念著允寧。
還以為那一場之后,兩個小冤家就算是恩斷義絕,從此各安一隅,各自將往事都從心里抹掉了。
皇帝顯見的早不惦記她這個傻外孫女兒了,可誰知道,她的小珠子竟是個傻子。
如嬤嬤急忙替她捋著背順氣兒,“老祖宗,您可得好好的,宮里頭現下是那個樣子,您可是那拉氏的定海神針,您不能有什么事兒吶您!”
她跟著太皇太后一輩子,知道太皇太后最疼小輩兒,這里頭,尤其烏林珠,打小跟眼珠子一樣寶貝,后來跑圓明園來躲清凈,身邊就只留著烏林珠,可見疼愛。
老祖宗為人太剛硬,跟兒子賭氣,搬到園子來住,從此隨他宮里怎么鬧騰,都不再插手政事兒,這烏林珠就是老祖宗這輩子最后一個念想,本以為能這么安安靜靜的祖孫倆作伴,沒想到,如今也走在了她前頭。
如嬤嬤就怕太皇太后受不住,一時想不開,也跟著去了。
人吶,活著總有個盼頭,先前盼著烏林珠跟皇帝琴瑟和鳴,誰知道兩個人烏眼雞一樣,沒個好下場。好不容易從皇帝那兒把烏林珠的命揀回來,老祖宗是日夜捂在手里頭,就怕烏林珠跟一綹煙兒似的飛了。
先還怕烏林珠放不下,還想折騰,老祖宗防得極嚴。
可烏林珠自打進了園子,霜打的茄子一樣。最后,還是折在皇帝這上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