譽王的封地里有取之不盡的煤炭,公開販賣就要交重稅,但是自行消化卻可以避免被查。
“漕幫、匪幫,甚至北邊的少數民族對于鐵器的需求量都非常高。而且開價也非常高。”門客中有名叫李均的鷹鉤鼻男人說道。他是一名江湖人士,很多年前做了譽王的門客。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將煤炭和鐵礦石運到一起,并不動聲色的冶煉。打點官府、運輸、藏匿,都是問題。”說起正事,譽王也是表情嚴肅,不再嘻嘻哈哈。亞麗此刻卻站了出來:“亞麗愿為譽王分憂。”
亞麗的建議是既不在譽王境內冶煉,也不在鐵礦境內冶煉,這樣目標太大,容易被人盯上。而是作為商隊將兩者運輸到一個中間的縣郡,在那里做坊,以制茶或者其他做表面文章,制作鐵器。
“這個地方要在二者中間,同時陸路水路通暢,藏匿售賣都比較便捷。”亞麗提議:“我覺得桃源縣就不錯。”桃源縣的地理位置確實不錯,眾人也沒有什么異議。但是誰去處理這個事情又變得棘手。
“對于商運我可以掌握,但是這期間難免和官府打交道。我建議尋一名低級官員,拉他入伙。由他出面,若出了事便由他頂罪。”亞麗說道:“這人務必要毫無背景,但是人才出色,又有攀附之心。”
她這樣說著,完全是比照著房岳提議。果然,不出所料,這個人很快便鎖定在了房岳身上。他出身桃源縣的明月村,對當地也比較熟悉,正好為譽王所用。
“這件事就由亞麗負責。”譽王對亞麗多有偏愛,而且這個事情有油水可撈,想著亞麗以后都是自己的人,他肯定不愿意讓別人再撈一筆。
“此時事關重大,小的也想協助亞麗姑娘。”李均突然提議道。譽王還在考慮,亞麗卻一口答應下來:“有勞了。”譽王也不再說什么,此事便定了下來。
此事一定,亞麗就開始著手準備人手,尋覓匠人,當然,她也沒有忘記和楊天暗通消息,并囑咐他按兵不動,等到塵埃落地,一切坐實下來再行動。
而譽王這天卻傳信,讓她去今日晚間去杏花樓。
杏花樓是天京城內知名的聲色場所,亞麗換了男裝,準時赴約。雖說換了男裝,但亞麗秀麗的眉眼還是能一眼看出是女子。不過杏花樓的老鴇見多識廣,見怪不怪,得知是譽王的客人,便將她引入了貴賓室內,絲毫沒有意外之色。
亞麗到的時候比較早,推開門,卻見有人席地背對著她坐著,聽到門響,那人便站起身來,等他回頭一看,卻是朗朗如月的房探花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