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叔子寶貝似的將那紙好生放了起來,隨后便離開了。
黎川站在書院門口,時不時的朝著書院看兩眼。
沒見有人來,他又失望地低下了頭,那首詩真的做的絕好,可院長真的會因為那首詩而來見自己嗎?
正當黎川心里忐忑不安的時候,不遠處突然出現了一個人影,是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國字臉,神情嚴肅,一身白衣。
黎川也沒有見過這青云書院的院長,但見老者向著他走來,他連忙作揖。
“老先生好。”
周維安摸了摸胡子,打量了一眼黎川。這年輕人越看越眼熟,想了半天,他終于記起這個人他在哪兒見過了。
“你這孩子,我有點印象。兩年前松陽縣鄉試,你是榜首的那秀才?”
“老先生,請問您是?”黎川看著周維安問道,他有些懵,自己并未見過這老先生,這老先生怎么會認識自己?
“我便是這青云書院的院長,孩子,這首長歌行是你作的?”
周維安饒有興致的看著黎川,在他的印象里,黎川一向成績優異。
黎川在鄉試的時候更是榜首,揭榜的時候自己曾遠遠的看到過黎川,只可惜鄉試過后自己便再也沒聽說過這人了。
周維安本來還期待著黎川取得更好的成績的……
他知道黎川是個讀書的好苗子,但卻沒有想到他能作出這樣的好詩來。
黎川有些尷尬的撓了撓頭,說道:“其實這詩是我朋友作的。”
“哦?”周維安興致更甚,看著黎川又問道:“你那朋友是何許人也?年方多大?家住何處?在哪兒讀的私塾?”
周維安一向惜才,那些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他一般都會有些印象,就像現在還記得黎川一樣。
能作出這樣的好詩來的人,一定也是才華橫溢的人,他沒有印象,那對方一定不在自己的書院里。
“我那朋友只是個十四歲的農門小姑娘,不過她的確十分有才。”黎川老老實實的回答道。
“農門小姑娘?”周維安更加震驚了。
難怪他沒有印象,原來對方是個姑娘,而且還是個農門的小姑娘。
那些農門小姑娘一般年紀小些的就學學刺繡之類的手藝活兒,等年紀再大一些就直接嫁人了,根本沒有幾個會送到學院來讀書。
可惜呀,可惜那小姑娘能作出如此絕妙的詩來,想必一定是個學習的好苗子。
一想著僅僅十四歲的小姑娘都能作出這等好詩來,周維安除了可惜外,更覺得羞愧。
自己真是枉讀了這么些年的圣賢書,竟作出一首比這還好的詩來。
“那你如今來找我是有何事?”周維安看著黎川問道。這年輕人不可能只是為了送一首詩來吧。
黎川一愣,自己是想在青云書院當夫子的,可以自己的功名和能力,只怕還入不了周維安的眼,他也不能違背了自己的良心,將那首詩占為己有。
見黎川遲遲不說話,周維安笑著摸了一把自己花白的胡子,問道:“你這孩子才華橫溢,只可惜沒落了,如今再見也算有緣,你可愿入我門下?”
黎川愣住了,他沒聽錯吧?周維安要收自己為學生?
還沒等黎川說話,周維安又說道:“我院如今還缺一位教導蒙學的夫子,你若不介意,便來幫孩子們啟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