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縣通著盤山公路,可以乘長途客車進縣城,山路婉蜒崎嶇,汽車行駛緩慢,周圍濃綠染透的密林,以及怪石凸起的山坡,在云霧繚繞中若隱若現,叫人難以一睹群峰秀色。
杜紹軒和小哥沒有直接坐車到巫山縣城,一上盤山路就下了車。
小哥本就話少,而且對這一塊不甚了解,也不問為什么,就跟著杜紹軒行動。
下了車,杜紹軒站在路邊四處看了看,問小哥道:“你知道蜂窩山嗎?”
小哥點了點頭。
“印象中在這盤山公路兩邊的鎮子上有個蜂窩山里人,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先找到他。”
說了一下,杜紹軒和小哥開始沿著盤山公路仔細的搜索。
這一搜就是半天,來到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鎮子上時,終于找到了目標。
這個小得不能再小的鎮子依山而建,建筑多是紅白兩色,大多是解放前就有的老房子,過了鎮口不久,就見街角一個上著半邊門板的老鋪子,看門面是賣雜貨的,但是店鋪門前卻用麻繩吊著一個小棺材般的木頭匣子,匣身走了許多道大漆,都是漆成黑色,看起來年代久遠古舊,漆皮剝落風化,單看那木料成色,便知是紫檀,必定是有些來歷的古物,而且形狀非比尋常,上邊布滿了蜂窩狀的小眼。
這個棺材似的小匣子就是專門給內行人看的。
杜紹軒松了一口氣,和小哥快步走進了這家鋪子。
鋪中有一老一少兩人,老的七八十歲,頭發胡子都花白了。手里握著倆鐵球,躺在竹椅上昏昏沉沉地半睡半醒,此人應該就是鋪子的掌柜;另有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姑娘,長得眉清目秀十分水靈,扎了兩條辮子垂在胸前,從上到下透著干凈利落,一看就是本地的川妹子,和那明顯有北方人特點老掌柜沒有有什么血緣關系。
這川妹子是店里的售貨員。見杜紹軒和小哥進了店,立刻忙著招呼道:“你們要買什么東西?”
杜紹軒沒有立刻說話,左右看了看,店內擺設雖然古舊,但各處打掃的一塵不染,有個老舊的木頭柜臺,也不知用了多少年頭了,磨得油光甑亮,柜上最顯眼的是一大排的玻璃罐子,里面裝的都是五顏六色的南糖,還有當地一些土產。貨架上的各色貨物,一律碼放得整整齊齊。
“蜂窩山”是七十二行里的手藝人,這種店鋪在明面上和暗地里,做的完全是兩種生意,不過陌生人直接進來,店主人絕不會跟你做真正的買賣。
“蜂窩山”是專門做“銷器兒”的,也就是做暗器的,從行為上來說,比倒斗罪過輕的多,但是,他們做的暗器在古代相當于現在的軍火,歷朝歷代都是備受打擊的對象,受打擊程度更甚于盜墓賊,所以,要想和“蜂窩山”做買賣,得用“山經”那套黑話切口。
所以,杜紹軒對著川妹子笑了笑,扭頭看向小哥。
小哥點點頭,上前似有意似無意地對竹椅上半睡半醒的老掌柜說:“途經高山抬頭看,山上一面金字牌;金字牌后銀字牌,排排都是蜂字頭。”
老掌柜聞言猛地睜開眼睛,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眉清目秀特年輕的小哥,似乎不相信這番話能從小哥口中說出來,還以為聽錯了,當下動起“山經”來問道:“一面鏡子兩山照,照出金風吹滿面;不知哪路過蜂山,識得金銀蜂字牌?”
小哥想也不想,便脫口回答:“風里鷂子隨山轉,打馬加鞭趕路程;半點子吃擱念的,禮貌荒疏勿掛懷。”
那老掌柜神色更是詫異,又問:“山上山下?所為何來?”
小哥道:“不上不下,想請蜂匣。”
老掌柜捋著胡子微微點首,但可能還是有些不太放心,繼續追問:“蜂爺好見,蜂匣難請,不知請去了有哪般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