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便又轉身對郭正一說:“郭閣老,請擬詔吧,廢黜圣人為廬陵王,限日離開長安前往廬陵,由相王李旦擇日繼位。”
“喏!”郭正一起身叉手應喏。
裴炎又問道:“太后,那么今日的朝議?”
“朝議繼續。”武則天一擺手道,“國事不可廢。”
其言下之意,大唐不是還有我么?圣人缺位又有什么關系?
說到這一頓,又說道:“適才圣人的言語雖不可取,但有一句話沒說錯,門下省主官確實不可長期缺位。”
目光轉向崔知溫,道:“就由崔閣老接任侍中一職。”
按武則天的本意,當然是直接由劉祎之當侍中最好。
但這明顯不可能,一是劉祎之資歷太淺,二是武則天還沒完全掌控局勢。
薛元超雖然已經被逐出政事堂,薛氏西祖宗也被連根拔起,但是宰相連盟并沒有因此而解體,反而有更團結之兆。
這也是武則天一邊扶持崔知溫,
一邊又極力推劉祎之進入政事堂的原因。
因為武則天發現,裴炎有脫離她的趨勢。
所以扶持崔知溫來制衡裴炎就很有必要。
果然,聽到武則天屬意崔知溫出任侍中,裴炎的眉頭便立刻蹙成了一團,當即就準備要起身反對。
然而沒等他起身,
劉仁軌卻已經搶先起身說道:“老臣附議。”
劉仁軌這一發話,魏玄同、郭正一和岑長倩便紛紛起身附和:“臣等附議。”
這下,裴炎就完全沒有反對的必要了,因為就算李義琰和郭待舉都支持他,局面也只能是三比六,屬于被碾壓的結果。
被碾壓丟的可不只是面子。
于是,裴炎只能乖乖閉嘴。
“臣惶恐。”見大局已定,崔知溫心下大喜,面上卻惶然說道,“不過請太后放心,臣一定會傾盡全力,為我大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對于崔閣老的人品操守,孤是深信不疑。”
武則天稱贊一句,又說道:“現在說說開中法之事。”
崔知溫立刻說道:“稟天后,關于開中法之事,臣等已然議過,此法誠可謂良法,于大唐只有好處而無壞處。”
“所以臣等堅決支持開中法。”
裴炎話被搶,只能黑著臉說:“臣等附議。”
其他幾個宰相也是紛紛附議,這個已經沒什么好說。
說到底,武則天推行開中法,并不是為了要從世家高門手中爭奪鹽利,其本質其實還是將運糧的成本通過提高鹽價均攤到整個大唐的百姓頭上。
往關中以及邊境運糧的成本,由一小部分力役承擔,就真能把人逼死,但如果均攤到全國幾千萬人頭上,就沒啥感覺了。
無非就是鹽價比之前高了些。
“很好。”武則天欣然點頭,“再議一議具體的分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