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為熱切的自報家門,乃是五味堂三位職守管事之一,葉明時。
葉明時呵呵一笑,道:“楚師弟請往二樓去。”
楚寧微一點頭,道:“好。”
二樓之上,陳設規模立刻現出差別。那半似陣法、半似雅間的蟠龍柱,已不是四道,而是一十六道。所容納的空間,也寬敞了太多。
這里是為貫通境的修道者準備。
楚寧問起五味閣中的情形,以及“食”之一道修行的許多門徑,葉明時都是對答如流,舉止恭謹,儼然以下屬自居。
隨意一張望,為楚寧尋到了一處最寬闊的雅間,旋即命人呈上兩壺清酒。
葉明時的態度,楚寧當然很滿意。
只是心中略微奇怪的是,葉明時面上笑容之中,怎么有一種“你放心,我懂”的意思,有些曖昧……
甚至有點猥瑣?
楚寧哪知道,葉明時眼中的自己,以舌辨、器道、風姿三者名傳本宗,怎么看和“知味”一道扯不上關系。
修道人晉入練氣境后,若非“食”之一道的修行者,已經不必進食,時常服用辟谷丹,便可維持腹中不饑。
不止如此,練氣之前的九年鍛骨,也是一重過渡,暗藏了逐漸斷食、適應的過程。
而楚寧卻是通過破塵丹,省去九年苦功,一步成就練氣境。
所以葉明時想當然的認為,楚寧是忍受不住辟谷丹的寡味,假公濟私來謀取口腹之欲來了。
楚寧無心多想,只笑問道:“初試此道,當品鑒哪一道仙膳為先?”
真一境以下,大世界四十二部洲,通行《仙味譜》,共有“仙元上膳”八萬種之多。
葉明時聽此一問,立刻精神一振,高聲道:“初試‘食’之一道,自然非號稱‘仙膳入門第一’的‘百衲衣’莫屬!葉某極力推薦這一味膳食,楚師弟嘗過之后,定然贊不絕口!”
楚寧見他言之鑿鑿,便從善如流,笑道:“好。那就依你推薦,取一味‘百衲衣’來。”
葉明時立刻安排。
一刻鐘后,葉明時引著兩個力士,扛著一只銅鼎,放置在雅間之中。
安置妥當,葉明時便微笑著退下。
他雖然自以為“我懂的”,但是名義上來說,楚寧到底是來修行,而不是吃席;斷沒有旁人在一旁攪擾的道理。
楚寧輕輕揭開鼎蓋一望,不由暗罵一聲。
巨鼎底部以四色炭火炙烤,其上懸著一只精美的瓷盅,只尺許大小。
鼎身內壁,豎立著一張巴掌大小的銅牌,字跡滿滿,相當于這一味仙膳的介紹說明。
瓷盅內清湯滾溢,又浮著一只瓷碟。
瓷碟之中,浮動著薄薄的一片,約莫三寸方圓,較厚紙板略厚的肉食,論量不如一袋良品鋪子的牛肉干。
這層層包裝……可比什么天價月餅、天價茶葉過分十倍!
楚寧原本想享受一番鐘鳴鼎食的快感;但是現在看來,只能勉強拿來塞牙縫。
心神一凝,功法默運。身軀中仿佛打開一個開關,令己身雙脈十輪處于“開啟”的靈敏狀態。
楚寧拾起玉箸,夾起這片薄肉,仔細觀看。
果真望不見一絲拼接的痕跡,也是暗暗稱贊。
黃蓉為洪七公做了一道“玉笛誰家聽落梅”,看似一塊肉條,以羊羔坐臀、小豬耳朵,小牛腰子,獐腿肉加兔肉拼接而成,已稱難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