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臺洵默然,沒想到常鈺真君說話如此直白。
見常鈺真君長袖一抖,便要離去。
澹臺洵心中一動,忽然問道:“其實所謂《攪論》,并非邪說。近萬年來,七大神域之所以關系日趨緊張,其實就是因為這七位天地之間的大人物,以及眾位人元大能,口中雖然嚴辭峻拒,但心中已決意要試行此道,是不是?”
常鈺真君頗有些詫異的望了澹臺洵一眼。
但是他只是搖了搖頭,并未回答。
三息功夫,身音逐漸淡薄。
……
三個時辰之后。
澹臺洵在詳問了楚寧的道術天資、所求、疑難諸事后,名義上的師徒二人,也到了離別之時。
既然有師徒之名,楚寧便一路相送,直至鑄劍門傳送陣所深藏的內峰。
澹臺洵自問身家甚是豐厚,既然神域遭遇大變,他卻并未依常鈺神君所言,通過洞天界環遁返。
動用傳送陣,也是一種態度。
陣門就在眼前,澹臺洵見楚寧皺眉沉思的模樣,笑問道:“有心事?”
楚寧索性單刀直入:“敢問,何為‘攪論’?”
澹臺洵目中忽然現出一絲惘然,感慨道:“此中密奧,我也只是聽含元真君說起過。當中所涉,不要說是你,就是對現在的我而言,也是極為遙遠。”
楚寧一愣。
前日黃竹風離去之時,他隱然聽聞。知曉澹臺洵已然預備辭任洲牧、攻克最后一關的準備。所以,就算是人元境之事,只怕也不能說“極為遙遠。”
莫非……
澹臺洵幽幽道:“你姑且便當個故事聽罷。”
“想來普天之下,孔陸大道尊供奉神廟,你也曾往祭祀過。當年孔陸大道尊諸位弟子,皆成道境,同樣號稱道尊。自大弟子明虛道尊以下,皆有牌符供奉。”
“而當今駐世大能,最為巔峰者,號稱天元神君。同樣在供奉神廟中立下牌符。”
“你可還記得,這兩者之間,對于道術境界的稱贊,有何不同?”
楚寧略一回憶,品出幾分味道來:“似乎贊述文字,大同小異。都是‘鼎立天人,與道合真’一類的贊譽,簡言號稱‘道境’。”
其實楚寧以前隱約也想過這個問題。
為何同為“道境”,孔陸的諸位弟子號稱“道尊”,而后來的天元大能,卻稱呼為“天元神君”。但是楚寧也沒有深想。大約孔陸作為布道之元祖,所錄弟子同樣身份非凡,比后來人不同,似乎也情有可原。
果然,澹臺洵如是發問:“既然道行境界相似,你可知二者為何名目不同?”
楚寧順口問道:“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