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戶在出售生絲的時候被商賈壓價,生產投入的回報日漸降低。按照原來歷史中,華夏的生絲貿易在1886年-1890年的時候達到4851.8噸,1906年到1910年只有790噸。
為了改變這一情況,華夏成立了統一購銷的渠道,甚至于成立遠洋貿易公司,依靠自己的力量打破生絲賤賣的情況。
尤其是法國為了拉攏華夏,在生絲貿易上也給予了不少的便利。華夏的生絲在失去英美兩國的市場之后,在1901年年末占據了法國生絲市場的66%。
建國之后,為了拉攏華夏,法國更是允諾在1902年會加大生絲的采購數量;意呆利也因為之前加入干涉聯軍,為了示好華夏也將購買生絲的主要渠道放在了華夏。
德奧對于生絲的需求雖然不多,但是也將生絲這個華夏目前主要的出口產品之一列為唯一購買國。
加上奧斯曼、西班牙等中立國家的需求,華夏的生絲行業目前雖然不能說是完全將產品售賣出去,但是比之前的情況好了太多。
而興起的華夏輕紡工業,也開始利用價格優勢擠占洋布市場。
除了生絲之外,華夏的另外一個外貿的拳頭產品茶葉也被復興黨整合。尤其是以歐美喜好的紅茶,華夏各地的紅茶產地都成立了一到三個公司,統一采購之后出售給洋商或者通過遠洋運輸船運送到歐洲出售。
這些都只是華夏變革之風吹動直到顯著的一面。
國營百貨公司成立之后收益極佳,民間資本也看到了其中的利潤,民營百貨公司也開始興起。
與此同時,鄉鎮市場也被帶動。鄉鎮中的私營店鋪向縣市里的百貨公司以批發價格購買商品之后在市集售賣。
為了避免壟斷和以次充好,國營百貨公司允許鄉鎮擁有多個私營店鋪;又和復興黨地方交涉,以武裝部為主要力量進行不定期的執法嚴打,工商管理部門要求商鋪出售產品給百姓的時候要出示票據,以便購買產品之后維權。
復興黨這兩年為了彌補財政,想盡辦法的打擊土豪劣紳,懲處中產階層。
經過復興黨1901年年底的統計,以往作為華夏小資階級、中產階級的商賈、士紳、地主階層只一年就合理合法的消失了六成多。
這些人擁有的土地和財富被收回之后,金銀被納入華夏銀行作為儲備金,宅院、店鋪、屋舍出售。
至于剩下的田畝,復興軍目前為了獲得移民,為了留著以后獎勵有功將士,只能暫時租給農戶了。
現在的華夏民間的地主士紳,可謂是乖得不行。出門都要小心翼翼,以往都是平民百姓怕得罪他們,現在是他們怕被舉報或者不小心傷了人。
只是賠錢消災都是小事,遇上家里有個把跋扈子弟,那就是真正的坑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