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戰艦也火力全開,夾在兩支艦隊之間的這一處空間立刻被交疊的能量束叢林所覆蓋,伴隨著大量的爆炸和閃光。
普萊爾中將的泰倫帝國艦隊一面開火,一面速度不減地繼續向著正面的星靈艦隊駛去,他們的戰艦不論是在速度、武器射程還是在威力上都要遜色于星靈主力艦。如果星靈艦隊選擇憑借速度和射程的優勢邊打邊退,那么帝國艦隊就鞭長莫及,因此他們必須拉近距離。
但星靈艦隊的選擇卻與人類艦隊如出一轍,他們并沒有減速,反而一頭扎進了帝國戰艦群密集的并聯激光炮組火力網中。如果星靈是想通過折躍攻勢發動接舷戰,那反倒并不常見。
換句話說,這支星靈艦隊的決策從一開始就違反常理。顯而易見地,托雷尼斯的帝國艦隊就在黃金艦隊的必經之路上設伏,早已等候多時。在尚不清楚該星域狀況的情況下,星靈艦隊便貿然出擊,好像是一頭發狂的公牛那樣只是想當然地要摧毀路途上的所有障礙。
由此,兩支艦隊在開戰以后便迅速地拉近了距離,雙方先頭部隊戰艦之間的距離已經近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以至于武器爆炸產生的亮光時常在距離戰艦極近的地方乍現。
所有已經接敵的星靈和人類艦隊都不再顧惜彈藥,可怕的大爆炸時有發生。
此刻,從整個戰場上來看,雙方一開始就打得很激烈,多艘戰艦遭到集火,進而受到沉重打擊。泰倫帝國艦隊的先頭部隊的四十多艘戰艦此時已經大幅減速,跟星靈艦隊戰作一團。
從陣型來看,帝國艦隊和黃金艦隊都在用最鋒利的矛頭尖兵猛擊對方的正面,一旦從中心突破,敵方就會潰敗。
但帝國剩余的將近一百艘主力艦以及剩余所有的三百多艘女武神護衛艦卻并沒有減速,而是繼續加速分別從后方向兩翼駛去,一把兇狠的巨鉗正在成型。
另一方面,星靈艦隊卻在正面投入了全部的戰艦,猛擊普萊爾率領的那四十多艘戰艦,一門心思地要在這場角力中取勝。
就算大多是古代的技術,星靈戰艦和戰機的離子推進器和重力推進器也比人類笨拙的戰列巡航艦要快得多。這理應是一大優勢,但問題在于在未經指揮官約束的情況下她們沖得太快,太前,卻并沒有意識到應該掩護彼此的側翼。
如果普萊爾是這支艦隊的指揮官,那么他一定會為部下的愚蠢而大發雷霆。
可星靈帝國的統治者雖然頑固而愚蠢,但圣堂武士階層的執行官無一不是出色的將領,他們不會犯這種錯。
偵察機和鳳凰戰機跑得太快,于是居然把主力艦都拉在了后面。這些虛空輝光艦生產的年限更早,沒有配備能夠提升速度的熔流旋葉。
等到戰斗的中段,他們實際上都被經過調度的帝國戰艦集群或者是維京戰機分隔而來,難以形成守望相助的穩固陣線。
這樣一來,星靈艦隊就陷入了正面以及左右兩翼的交叉火力之中,直插中心的帝國戰艦則更是他們讓首尾不能相顧,像是被從中間斬斷的大蛇。
戰場的形勢逐漸向有利于帝國艦隊的方向轉變,他們包圍了孤軍深入的星靈戰艦,并且給予其重創。
在這種情況下,星靈艦隊的指揮官卻沒有采取任何的補救措施,放任這種不利局面越來越糟,陷入絕對的被動,讓敵人占盡優勢。帝國艦隊將整個戰場分隔為許多部分,以一部分戰艦的損失為代價在幾塊區域集中優勢兵力,重創其中的星靈戰艦或是使得他們失去移動能力。
相比之下,各個星靈戰艦各自為戰,與其說是由高等智慧種族駕駛的戰艦,倒不如說是困獸之斗的野獸。
帝國艦隊打得很果斷很堅決,星靈艦隊本可以保存相當一部分的戰艦撤退,因為他們的母艦非常強大,而迂回至后方的帝國戰艦并不能阻止這些星靈飛船躍遷離開。
但令人吃驚的是,這些星靈戰艦卻決定戰斗到最后一刻,完全不惜代價,不計損傷,只要能夠給帝國艦隊帶來損失。
而在這個時候,確認已經消滅敵方大半艦隊的普萊爾則下令撤退,沒有把寶貴的兵力浪費在乘勝追擊上。能夠跟得上艦隊的帝國戰艦竭盡全力地跟上了,剩余的則選擇炸艦自沉,把幸存的人轉移到其他戰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