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我的新片上映不了,但我編劇的動畫電影《瘋狂的動物城》卻會上映。”
這么多媒體,張承自然不介意順便宣傳一下電影了。
“你真沒把握?”
張承回家,楊若兮卻笑著問道。
“金龍獎還有點可能,奧斯卡的可能性不大。”張承搖頭,說道。
去年,張承風頭太大,以及引起好萊塢那邊不滿了。
若是再讓張承蟬聯最佳編劇,在他們看來,那是在打好萊塢編劇的臉。
阻止張承拿獎的人肯定不少。
“《寄生蟲》估計都有些懸吧?”楊若兮說道,“算不算受你牽連?”
“應該不算吧?”張承搖頭,說道,“華語電影已經連續兩年拿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次拿獎的可能性本就低。”
“也許有奇跡呢!”楊若兮說道。
有奇跡么?
誰知道呢,可“奇跡”兩字就已經說明這部電影拿獎的可能性不大了。
如此認為的可不僅僅是張承,而是幾乎所有人。
“非戰之罪!”王林似安慰的對張安說道。
他們多年的朋友,合作多年,彼此自然了解。
“你也不看好?”張安笑著說道。
他的笑容有些勉強,若是拿下嘎納金棕櫚之后,還能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什么的,那絕對是他的高光時刻。
可惜......
“誰都不看好。”王林說道,“華語電影已經連續兩年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了,你覺得好萊塢那幫人會眼睜睜的看著咱們連續拿三年?”
張安搖頭,這些他又豈會不知道。
只是不甘心而已。
“國內電影市場早就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而且與北美電影市場的距離越來越近。”王林說道,“這幾年,華語電影又在國際上表現也越來越亮眼。你想想,華語電影崛起對誰影響最大,誰又最不愿意看到華語電影崛起?”
最不愿意看到華語電影崛起?
那自然是非好萊塢莫屬了。
“我感覺去年,除了《臥虎藏龍》和《霸王別姬》足夠優秀之外,恐怕也有刺激一下好萊塢那邊電影人的意思。”王林接著說道,“適當的刺激,能讓好萊塢加強對華語電影的提防,甚至打壓。可若是再讓華語電影拿獎,恐怕就是推動華語電影崛起了。”
“你覺得奧斯卡會干這種事兒么?”王林道,“你想想這個獎項是誰組織頒發的?說白了,這個獎項終究是美國獎項,是好萊塢的自留獎。雖然跟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項。可這個獎項更偏向商業性的。”
“你覺得我們這次回空手而回,連個安慰獎都沒有?”張安說道。
“在我看來,最有可能拿獎的無疑是最佳外語片獎,而這個獎項卻又是最不可能拿獎的。”王林說道,“另外,張承的最佳編劇,他們肯定也不會讓他蟬聯。最佳外語片不可能,最佳影片更沒希望。剩下的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你覺得可能性大么?”
張安沉默了。
不得不說,這次恐怕真有可能空手而歸了。
電影人如此想,甚至媒體,以及網友都是如此想。
而且分析的原因也大同小異。
這事兒甚至在某些人的推動之下,鬧得沸沸揚揚。
也不知道是不是給國內影迷打預防針,讓他們別那么大的期望,免得到時候《寄生蟲》空手而歸,讓他們失望。
不過,這熱度并沒有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