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相當于有人要搶自己的東西,對方很強不好反抗,那就只能把東西藏好。
千日防賊固然不可取,但嬴政現在要做的賊估計也不容易。
高漸離他們互相對視一眼,卻是面色復雜,似乎對此有所顧慮。
把書藏起來,聽起來是件很簡單的事,但實際上……并不容易。
哪怕是竹簡這種相對比較牢固穩定的載體,保存起來都需要定期保養,避免蟲吃鼠啃,受潮損壞。
其他諸如紙張之類的載體就更不用說了,一個不小心就會報廢。
所以,書根本不是能隨便找個地方塞起來就能藏住的。
更不要說帝國的焚書力度究竟如何還是個未知數。
如果焚書只是一輪收繳的事,那倒還好辦,短時間找個穩妥的地方藏東西總歸有辦法。
但要是長期的拉鋸戰,就必須找足夠穩妥,確保書籍不會損壞的環境了。
但這類環境又很難瞞過帝國——除非皇帝焚書只打算意思意思——這顯然不可能。
總得來說,以藏書對抗焚書不是一個完全沒有可行性的計劃,但執行起來肯定很麻煩。
而最麻煩的是,焚書令針對的是諸子百家全體,可諸子百家本身并不是一個統一的集體。
“這件事處理起來很麻煩,我們得盡快聯絡其他諸子門派。”高漸離沒有仔細為天明解惑,只是沉聲闡述現實。
張良此時提醒道,“聯系諸子百家的同道是應當的,但請務必確保知情人足夠可靠。”
“焚書之事,到現在也只有身處帝國最高層的寥寥數人知道,如果消息泄露,后果恐怕不堪設想。”
“此事,務必再三小心!”
最后一句話,張良語氣格外的重。
他說的"寥寥數人",身份都很明確。
除了嬴政本人,以及因為情報外泄而知道的儒家和墨家的人外,就只有身為百官之首的丞相李斯,身為帝國國師的古尋,貶謫北地的長公子扶蘇三人明確知道此事。
除此以外,哪怕是身為皇帝寵臣的前中車府令趙高,以及右丞相馮去疾御史大夫馮劫這類數一數二的重臣都未必知道——或許有所了解,但肯定不完全。
若是諸子百家這邊提前做出反應,然后讓帝國知道了,鍋肯定會扣到古尋頭上——當然,事實上也確實是他的鍋。
這個鍋能給古尋帶來多大的麻煩不好說,但肯定會激化古尋和嬴政之間已經開始崩盤的矛盾關系。
對張良來說,他倒是樂見古尋和嬴政關系惡化,但他不能主動促成這種情況。
“這……”高漸離左右看看,躊躇一番后只能嘆道,“看來暫時還不能有太大的動作……不過得知會逍遙先生一聲。”
按照張良的說法,他們要做的就不是小心,而是什么都不做。
雖然諸子百家被人提起時總是放在一起并稱,但各家各派之間的關系其實很一般,個別還有矛盾,甚至干脆就是死敵。
就這種關系,指望對方能幫他們保守機密消息,根本不現實。
怕是墨家這邊知會他們,那邊帝國就知道了。
高漸離唯一能信得過的,就是人宗掌門逍遙子,也只能知會他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