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打的過,那沒什么好說的,確保自己不失去優勢就好。
如果打不過,那就得想辦法增強自身,或削弱對手,都辦不到的話就想辦法游走周旋。
墨家和農家面對帝國也不離開這些手段。
但儒家就不一樣了,它不需要動手,更不能動手。
動了手,就代表儒家背棄了自己的理念與學說,自己挖了自己的根。
但要是不動手……結果似乎也差別不大。
若是儒家派系掌握著權力,他們還可以嘗試用權力反抗權力,但偏偏他們是"在野黨",沒有任何權力,除了一張嘴。
進退維谷,騎虎難下……這,就是小圣賢莊面臨的真正困境。
當然,儒家面臨的局面也不是完全沒有好的地方——它注定得挨一刀,區別只是刀刃砍在哪兒。
但小圣賢莊可以選擇這一刀落在哪兒,而且這一刀不管落在哪兒,其實都不致命,總還能留口氣,區別只是損失哪方面的"肉"罷了。
張良說話的語氣并不沉重,還帶著常有的笑意,但誰都能感受出他心中的戚然與落寞。
小圣賢莊面臨的困境,讓張良不自覺地回想起了多年之前,韓非返回故國,試圖扭轉朝綱時所面臨的困境。
聰慧機智如韓非,又拉攏了衛莊紫女等人傾力協助,在很多事上還是不得不向朝局妥協,以至于自己都陷進去。
個人的能力,有些時候是真的沒辦法扭轉局面。
當年的韓非面對的只是風雨飄搖的韓國朝堂尚且如此,如今的小圣賢莊將要面對的可是帝國朝廷,張良就更束手無策了。
低落的氣氛充滿本就不大的玄武中控室,很多人想說話,又不知道該說什么。
最后是最懵懂的天明打破了僵局——他的腦子固然變聰明了,但丈育的事實并不會為此改變,他不了儒家,也就不知道儒家已經落入了兩難的境地之中。
“三師公,你這說的不清不楚的……你們的麻煩到底是什么?”
“說清楚點,我們肯定能幫上忙的。”
張良笑著搖了搖頭,沒有解釋太多,只是敷衍道,“現在還是先顧好你自己吧,儒家的事……伏念師兄會處理的。”
接著他主動轉移了話題,“天明,你欠我幾個人情了?”
“啊?”天明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眼珠上抬回憶了一下后答道,“三個。”
“好。”張良笑著頷首道,“現在是四個了。”
“啊?怎么又多了?”天明一臉懵。
他倒是不在乎欠張良幾個人情,但是這莫名其妙的往上漲也不是事啊。
張良見狀解釋道,“青龍計劃執行那晚,是我給你指了正確的路,沒錯吧?”
青龍計劃的事,張良本就摻和了,也給墨家提供了一定的幫助,照理是不會為此再額外要個人情。
但是當晚他親自現身給按照原計劃去當誘餌的天明少羽二人指明了嬴政的位置,讓青龍計劃的后續進展一切順利這件事,屬于額外的幫助,而且是專門針對天明少羽的幫助。
他也可以換種方式提醒墨家的人……當然,可能會慢一點,但影響不會很大。
為此,再要個人情也很合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