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遠在家干農活兒干起來煩,其他幾個家伙也是。
一大早,周遠剛扛著鋤頭出來,還沒走到村口,劉一鳴和王曉華兩個家伙就跑過來訴苦。
劉一鳴伸出自己的手掌叫苦道:“老大什么時候才能有活兒干啦?你看,天天在家干農活兒,我手上已經起了幾個泡,好痛!
痛就算了,我老爸還說我不是干活的料,成天偷奸耍滑,你說氣人不氣人?”
劉一鳴話沒說完,王曉華又拖著一張苦瓜臉說:“這他媽農村就不是人待的地方,老大,趕快找活兒干吧,再待下去我都要逼瘋了。”
兩個家伙一陣嘮叨,讓周遠意識到,確實不能再待下去了。
一般過了年,最多正月15過完元宵節,在外面干活兒的就已經準備要出發了。
因為建學校耽擱,現在正月都快過完了,所以早就過了出發的時間。
村里其他的外邊搞建筑的,早就出發了,剩下的都是家里丟不開,需要幫著干活兒的那種。
天天在家里干農活兒,感覺不到,在外面時間做長了,就算在家里也不想干什么農活了。
因為辛苦,而且沒有節假日,講究什么到點上班,到點下班。
整個一天到晚干不完的活,有時候因為干的不到位,還要被老爸老媽數落,甚至被嘮叨,搞得心里不愉快。
正因為這樣,年輕一輩的寧愿在外面干活兒,也不愿在家里干活兒。
關于這些,周遠深有體會。
但關鍵施工隊剛剛成立起來,外面一無資源,二無背景,一下子到哪兒去找活兒干呢?
不過有句話叫功夫不負有心人。
有時候只要肯找門路,門路還是有的。
進入1986年的時候,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越來越好轉,建筑行業迎來了它的春天。
需要搞基建的地方很多,公路,學校,水利工程,工廠,發電站等等等等。
到處都在搞建筑,一排紅紅火火的模樣。
而周遠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勞動家劉大勇。
他可是有背景,而是是老包工頭,大包工頭,手下很多活兒干,隨便在他手上承包個小工程都行。
除了承包小工程,還可以供應它的建筑材料。
之前不是簽署了一份長期的工人合同嗎?不想起來,周遠還差點兒忘了。
而有時候說曹操,曹操就到。
反正準備以什么樣的方式找劉大勇?
是買點貴重的禮物直接上門,還是通過打電話的方式。
不過當年的電話很稀少,除了在工地上,或者單位里面,農村是沒有電話的,想打也打不了。
看來只能是帶上禮物直接找上門去。
第二天吃過早飯,周遠把自己弄得清清爽爽,穿上新買的西裝,皮鞋,頭發梳的溜光。
然后真正準備踩上單車,帶上禮物去劉大勇家。
劉大勇跟周遠他們同鎮,不是一個村兒隔得比較遠,有十幾里路,不過剛好在公路邊,還算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