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說,時間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不管主人公過的幸福快樂還是悲傷。
轉眼三年過去了,這一年到了1988年。
周遠經過三年的努力和打拼,加上賣倉庫里面的建材,已經完全積累起了第一桶金。
除了開起了一家縣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全面進入包工頭的行業,而且還準備多元發展。
但在1988年,除了建筑行業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辦其他的民運企業,還沒到最好的時機。
經歷重生的周遠知道,整個大環境如此,所以急也急不來。
當時一般想要辦企業,都需要靠掛在單位里面,成為學校的企業,或者說村辦企業,鎮辦企業等等。
所以他的其他想法暫時還不能實現,只能好好的干自己的包工頭,走房地產開發什么的,也沒有到來黃金時間。
而這一年,他已經24歲了,之前的李月兒,歐陽小美,只不過是他生命中的過客,除了李月兒之外,歐陽小美已經結婚生子。
李月兒還在他的公司里面當會計,依然未婚,不知道是不是還在等著他。
但是農村孩子,已經24歲,還沒有結婚,沒有對象,會頂著很大的壓力。
當年不比現在,整個社會的包容性沒那么強,農村的一些傳統思想還根深蒂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那一批人。
國家結婚年齡的是女孩20歲,男孩22歲,農村如果超過了這個點,還沒有對象,父母一般都比較著急。
如果到了24歲還未婚,父母著急,背后還有人開始說閑話。
聽到閑言碎語的父母更著急,于是開始四處托人幫忙介紹,催著自家的孩子相親。
所以周遠和李月兒都免不了要面臨這種狀況,周遠還好,自己是包工頭,有經濟基礎,父母的話不一定好使。
而且父母知道他很優秀,娶媳婦兒并不是什么難事,相對來說對她會寬松一點。
李月兒就不同了,她老爸換腎之后狀態不是很好,已經從主任的位置上退了下來。
姐姐少了一個腎,但是已經結婚,哥哥在外地開車,娶了媳婦兒,有了孩子。
三兄妹只有她還未婚,所以她也就成了家里面特別關注的對象。
當然,這些都是感情方面的事情。
本文重點關注的是主人公賺錢,感情只是邊角料。
搞建筑這方面其實競爭非常大,尤其在當年,除了有實力,還需要有背景。
最早的時候,周遠的背景是劉大勇,后來是江大少。
現在江大少已經到國外學習去了,什么回來不知道,所以周遠的背景沒了。
劉大勇也因為身體的原因,從包工頭的位置上退了下來,他建筑公司總經理的位置讓跟著他的二女兒就是劉曉芳的妹妹,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女大學生,劉曉盼。
最早叫劉小玉,后來他覺得這個名字不夠大氣,自己改名劉曉盼。
記得之前劉大勇還是要把這個女兒許配跟周遠做媳婦兒。
但周遠做夢都沒有想到,這丫最后成了他的競爭對手。
因為他倉庫里的建材已經沒有什么了,而跟劉大勇供貨的合同已經到期。
現在劉曉盼上位,已經換成了別的供貨商。
1988年的時候,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各種物品的供應量越來越充足。
靠屯結東西發財的時代在慢慢改變,周遠倉庫里面的東西也沒有之前那么有優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