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遠因為自帶倉庫,倉庫里面有了不少的鋼材,鋼材不但是建筑行業必須的東西,而且是用料比較大的東西。
占建房里面很大的成本,說周遠的房子不是全部都是他倉庫里面的鋼材,但還是可以占很大一部分,所以他的成本比別人要低不少。
如果別人跟他低價,絕對是拼不贏的,如果他都不賺錢,別人肯定血本無歸。
而這回劉剛就是打算跟某人拼低價,劉剛從北方來,北方的房價本來就比較低。
地價也低,所以他習慣了低價,以為到這邊也是靠低價能殺出去的。
但他沒有好好的合計一下成本,這邊的地價要比那邊高的多,雖說房價也高的多,經過中間環節,需要花費的也多。
首先人工工資高,另外地價特別高,第三,很多材料都從外地運回來,運費也特別高。
于是整個加起來,想要低價出售,根本不可能,所以他最后還沒建成,就發現自己之前預定的那個價格根本不夠成本價。
看到周遠這邊的房子賣的風生水起,他想要比周遠更低的價格出售,可公司的人全部都反對。
首先,另外一個股東,副總老潘就站出來說,“老大,你瘋了是不是?我說別在這里拿地,別跟某人扛,你不信,以為自己比別人強。
現在明顯我們的建造的造價就已經差不多達到人家賣房的價格了,必須要高過他的價格,我們才有錢賺。
可是你想的安逸,竟然要低過他們的價,你這樣賠本兒賺吆喝的事情,你愿意干,我可不愿意干。”
“潘副總啊,那你說怎么辦?”事到如今,劉剛也有些心虛,不過為了跟自己打氣,同時擺出自己的威風,他依然用很堅定的口氣說,
“道理誰都懂,但是你想想,這是我們在帝都的第一單,如果這一單我們都沒打響,都賣不出去,后面怎么辦?”
“就算賣不出去,也不能虧本賣呀!”老潘有些不高興的說:“我們在北方辛辛苦苦打拼了這么多年,賺點兒錢,總不至于拉到這邊來,全部虧掉吧?
我們造房子,賣房子,為了賺錢,不是為了好看,更不是為了名。”
老潘非常武斷的說,就這樣,兩人之間產生了分歧。
雖說按照公司的章程,劉剛是董事長兼總經理,有絕對的決斷權,他也知道,如果和老潘鬧翻了。
老婆是第二大股東,如果惹毛了,人家一氣之下撤資,或者退群,那就麻煩了。
除了老潘,還有另外幾個小股東,他們也不支持劉剛的做法。
這讓劉剛既感覺很惱火,又有些騎虎難下,畢竟戰略是他制定的,他是想虧了錢,然后盡快的把房子賣出去,把資金回籠,然后站穩腳跟。
靠低價策略,迅速在這里攤大餅。
反正沒錢了,可以把這個房子拿去抵押,然后繼續貸款,款來繼續買地,造房子,如此的循環往復。
總有一單會賺錢的嘛!
當時的房地產正在蒸蒸日上,產銷兩旺,所以劉剛沒想到說幾年后會虧得更慘,甚至開始大洗牌。
他以為困難是暫時的,只要度過這個難關,充足,目前的雨季后面就會陽光燦爛,彩虹片片!
但他忽悠了一個公司,一旦陷入危機,人心就會散,人心散了,就什么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