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尼子軍占據美作國,至少是西美作半國,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了,在留下來已經毫無意義了。
“繞道回備前國。”宇喜多直家說道。
岡家利等人也是這樣想的,南邊通往備前國津高郡的山伏谷一線的道路,剛被尼子軍封住,根本過不去;活命的路,滿打滿算也只有往東邊撤退,哪里是浦上家的郡領。
凌晨,長船貞親回來了,這次他帶回來的潰兵不少,又是二百來人,還有一些戴著僧巾的和尚。
“路上遇到了幾家神社、僧院的和尚,實在甩不開便就只能帶上了。”這位刀匠大作說道,“聽他們說,尼子國久正忙著帶兵四處‘人取亂捕’,連寺院、神社都不放過,整個久米郡的百姓都在逃難,大部分的人都往山名家所在的北三郡的方向逃難,朝咱們這個方向來的不多。”
這大概也是為什么尼子軍沒有死追過來的另一個原因,畢竟跟潰兵拼命可是有不小的風險,哪里有‘人取亂捕’更容易來錢快。
“馬場四郎呢?”宇喜多直家問道:“不是刀匠你半路把他給殺了吧?”
“還在哪兒等呢。有我在他搶不到人,只能撿些不要的傷兵。”長船貞親對家督的詢問不以為意。
軍勢潰敗之后,失去建制的足輕們,習慣性地會往距離最近的足輕大將,或是有力豪族身邊靠攏。
在浦上氏家臣團中,宇喜多直家的地位雖然不算太高,但在吉備四國地區,八幡兒玉黨的旗號,可以說是赫赫揚名。
長船貞親甚至都沒有多余的廢話,直接帶人堵在了道口,把代表兒玉黨身份的八幡旗往哪里一樹,潰逃的敗兵和野武士就蜂擁而來,主動請求依附。
馬場職家在備前國也算是略有武名,按理說不應該沒有人來投奔他才是,但是他現在孤家寡人一個,招攏的對象又是不熟悉的美作國人眾,所以落了下風。
人都是有從眾心理的,長船貞親那邊近二百人,又有美作國出身郎黨幫著籠絡潰兵,馬場職家哪里爭搶得過,他那邊只收攏了三四名浮田家的郎黨,所以現在還留在道口等候,等他回來時,也不過才二十幾人。
不管怎么說,大敗之后,宇喜多直家反而暫時性地又擁有,堪比從備前國出陣時的兵力。
決定好去路之后,他現在需要的考慮的第一件事,不是怎么回備前國去,而是如何把這四百多人,徹徹底底地納入兒玉黨內,變成他真的手下。
這個戰國亂世,什么都可以沒有,唯獨不能沒有跟從自己的軍勢,對于這點宇喜多直家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