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你先說說。”
“臣以為,茲事體大,需從長計議。”孫齊是不支持遷都的,畢竟遷都對他們這些老臣影響最大。
“彪兒,你意如何?”
“兒臣覺得上大夫言之有理,我豫國和冀國之間早晚有一戰,還是早做準備為好。”
“成愛卿呢?”
“臣贊同上大夫遷都的主張,鄭城離冀國的確太近,又是四戰之地毫無防御能力可言,宜盡早遷都為要。不過,臣不贊同與荊國為敵。我們一旦得罪了荊國,那荊國勢必會聯合徐國功伐我豫國,此舉對我豫國大大不利。臣以為,眼下當務之急有兩點,一是遷都備戰防備冀國,二是破壞荊國與徐國之間的聯盟。沒有徐國的幫忙,荊國也就對我沒有威脅了。如能聯合荊國滅掉徐國,那是再好不過了。”
成臻這話講的很有水平,既維護了無咎,又離間了孫齊和王家這些人與冀國的關系。同時并沒有一味地偏袒荊國,而是站在豫國的角度,通過打擊徐國在不得罪荊國前提下來維護豫國的利益。此番說辭,連無咎也不得不佩服,向他投來贊許的目光。
成臻話音剛落,豫王夸道:“好,成愛卿此言甚合寡人心意。這遷都的工作,就由成愛卿來負責。”
“臣定不負大王重托。”
“大王,遷都事大,不可如此倉促啊,請大王三思。”孫齊心有不甘。遷都固然有一定道理,可對他們這些家大業大的重臣影響太大。
“請大王三思!”
孫齊這派的人都站了出來。
“大王英明,臣支持遷都。”御史大夫站出來說話。
“大王英明,臣等支持遷都。”
成臻派的人也都站了出來,他們這些沒有根基的文官自然是支持遷都。況且這事還是由成臻負責,自然是對他們有利無害。
“寡人心意已決,此事不必再議。”
豫王的一錘定音,終結了雙方的爭吵。
———————————————
關于豫國的地形圖,包括山川(伏牛山、嵩山、箕山等)河流(古中國的黃河,濟水,汝水,洧水都跟現在不一樣)和新舊兩都的位置,已經上傳到書友圈了,有興趣的可以去那里看。用的都是戰國時期的地圖,沒有修改,順便讓大家了解下戰國時期古中國的地形。
有兩個地方需要說明,圖中的崆峒山就是現在的外方山,紫云山是V型小山,就是現在平頂山北邊的那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