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王盡管對無咎讓公子彪領軍伐康的提議不太情愿,但相比于此戰得到的價值而言,也不算什么。再轉念一想,此舉還能緩和他們緊張的父子關系,這樣一想,豫王便也釋懷了。
“上大夫,你剛才說打康國有三個價值,這第二第三有何說法?”
“這其二嘛,自然是臣在朝堂上所言,可以開疆拓土、壯我國威。這康國雖然算不上大國,但其領土也不算小。倘若臣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豫國繼二十多年前拿下商國后的首次領土擴張,自然意義非凡。經此一戰,會讓天下諸國明白,我豫國只是一頭打盹的老虎,睡醒了還是會吃人的。”
“好!愛卿之言,振聾發聵。這頭沉睡了二十年的老虎,也該發威了。”
“大王所言極是。再說這其三,”無咎繼續說道,“通過此戰,我豫國可以加強與雍國的盟友關系,同時亦可修復與荊國的緊張關系。有了康地做支撐,再加上與荊國的關系修好,我南境暫時就無憂矣。與雍國關系加強,還可以有機會聯手對付冀國,爭取有朝一日把陜地奪回來,我西境危機就可徹底解除。”
“好!好!好!”豫王激動地連說了三聲好,“此次伐康,可謂一箭射三雕。愛卿見多識廣,胸有韜略,不愧是經天緯地之大才,寡人甚為欽佩!”
“大王謬贊了,臣不敢當。”
正在此時,宮正從外面氣喘吁吁地回來了,還帶了一本竹簡。
“稟大王,史官那里查無實據。奴才轉頭又去了司徒大人那里,已經查實,丹陽確是二十年前被康國攻占。這是宛城郡的戶籍史冊,請大王過目。”
豫王拿過來看了看,“愛卿乃神人也,如此重要的事,我等君臣居然無人知曉。”
“緣是此城較小,且時隔多年,記不清亦屬正常。”
“大王,臣慚愧啊。”孫齊的確是羞愧難當。
“丞相也不必自責,二十年前的事,即已過去勿需再提了。”
豫王此說,顯然是提醒大家不要再講這件事了,畢竟這城邑丟的實在不光彩。
“上大夫,你說要聯合雍國、荊國聯合伐康,他們兩國可會聽我豫國的?”
“這荊國嘛,倒還好說,它與康國之間本就不睦。康國原是西南大國,占據巴山、漢水、三峽和武陵大片領土。其疆域東至夷陵(宜昌),西達魚復(奉節),南至武陵,北抵丹水,國力可謂如日中天。后來在巫國(重慶一帶)和荊國聯手功伐下,兩國把康國趕出了武陵和三峽地區,連國都上竹(安康竹縣)都被攻破,幾個上好的鹽場也被巫國據為己有。后兩國許是分贓不均,荊國又出兵攻打巫國,一度攻到枳縣(涪陵)。巫國無奈之下又轉頭向康國求救,兩國又聯手功打荊國,將荊國趕至夷陵,并收復了大江以北的鹽場。”無咎說起以前的歷史信手拈來。
“如此說來,這荊國和康國之間亦有深仇大恨,這荊國斷是不會拒絕了?”成臻在一旁問道。
“亞卿說的沒錯,這說服荊國出兵的事恐怕還得勞煩亞卿跑一趟才是。倒時你就說,攻下康國以后巴山以北的康國腹地歸我豫國所有,巴山以南的康地歸荊國所有。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幫助荊國一起攻伐巫國,所得之地盡歸荊國。我想,荊國是斷然不會拒絕的。”
“好,成臻決不負此行,請大王恩準。”
“準,寡人命成愛卿赴荊結盟,共商伐康大計!”
“臣領旨。”
“這荊國看來問題不大,只是這雍國,它為何會出兵助我呢?”豫王提起了雍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