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說上一段,伊萬諾夫翻譯一段。
一個故事尚未講完,老伊萬諾夫將軍已是紅了眼眶。
四十年前,他也曾在那片熱土上跟華國軍人并肩戰斗過。有一次,他的戰機被萬惡的米國佬擊中了,無奈之下,只得跳傘逃生,是英雄的華國軍人兄弟組織了搜索隊,將他從冰天雪地的荒野中搭救了回來。
為了他,華國方面還犧牲了兩位戰友兄弟的性命。
四十年來,老伊萬諾夫將軍始終未敢忘記這份恩情,故人難以尋覓,但故人的孫子就在眼前,如何能讓他不激動?
又如何能讓他強忍住眼眶中的熱淚?
掏出手帕,輕拭眼角,老伊萬諾夫將軍追問道:
“你爺爺他,還健在嗎?”
伊萬諾夫翻譯了之后。
楊寧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老伊萬諾夫將軍隨即現出了欣慰笑容。
“我實在是太幸運了!哈拉少,等你回到了華國,一定要轉告你的爺爺,就說在遙遠的莫思柯,他有一位可能從未謀面過的戰友一直在牽掛著他,如果有機會,這位戰友一定會登門拜訪,共同追述當年在戰場上并肩戰斗而結下的深厚友誼。”
待聽到了伊萬諾夫的翻譯,楊寧心中不由一驚。
您內,可千萬別有這樣的機會!
第二輪面試順利過關。
楊寧看得出來,老伊萬諾夫將軍對他的那份質樸感情,簡直就要拿他當親孫子看待了。
當個老伊萬諾夫將軍的親孫子單純從年齡上講并不吃虧,身為一名飛行員,能獨立駕機作戰時怎么著也得有個二十二三歲,現在四十年過去了,如今的年紀應該不小于六十二周歲。
這要是拿他上輩子的出生日期來衡量的話……九一年,斷奶了沒?
只不過,他現在跟伊萬諾夫以兄弟相論,這要是讓他開口叫老伊萬諾夫將軍一聲爺爺的話,還真有點張不開這口。
幸虧,老伊萬諾夫將軍也只是流露出了這份情感,并沒有用言語做出明確表達。
接下來,自然要聊到這批喀秋莎的事情上來。
在老伊萬諾夫將軍看來,既然哈拉少這孫子愿意接手這批喀秋莎,那么,就沒有絲毫理由再讓別人摻和進來,他唯一擔心的只是孫子哈拉少對這批喀秋莎的處理方式。
他并不認為華國方面得到了這批喀秋莎就會對他的祖國造成武力上的威脅,兩國之間曾經友好過,也曾經敵對過,但這些政治上的故事根本影響不到他對華國的理解和判斷。
華國那位開國偉人提出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口號不單是高層的外交原則,更是深入到了華國每一位英勇戰士的心中。
那應該是華國文化的智慧結晶,老伊萬諾夫將軍認為,即便再過個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是幾百年,華國民族也一定是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也一定會秉承那位開國偉人提出的十六字方針。
所以,在老伊萬諾夫將軍的政治思想中,他主張當局應該抓住華米兩國關系出現裂痕的契機,盡快盡全面地修復與華國的友好關系,幫助他們提高軍隊裝備水平,聯起手來,共同對付險惡的米帝國主義。
只是,他位卑而言輕,且又處在如此動蕩的時期,有些話,有些觀點,也只能是深埋于心中。
出于這樣的思想,老伊萬諾夫將軍實際上并不反對孫子哈拉少將這批喀秋莎直接原型運回華國。只不過,真要是這么做的話,就恐怕會給政治對手留下個詬病理由,甚至會借此機會大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