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還是晚上九點半。)
清晨,天剛蒙蒙亮。
一個包袱從蘇府后院高墻外飛了進來。
緊接著,一道黑影來到墻邊,蘇成將地上的包袱撿起,返回青竹小苑。
他并未馬上翻看,而是將包袱放到桌子上,盤坐于床上觀想【如來法身】恢復精神。
一個時辰后。
侍女敲響房門,蘇成猛然睜開雙眼,眸中閃過道道精光。
“幫我準備吃食送到房間來,去吧!”
房間外,侍女聞聲轉身離去。
蘇成來到窗邊,推開木窗,一股新鮮空氣伴隨清風涌入。
重新回到書桌前,打開包袱。
武明國建朝,三百三十八年,一本縣志根本無法概括一縣。
包袱內足有十三本縣志,一直從開國到至今。
縣志很新,似乎只有十數年的樣子。
蘇成不由皺了皺眉頭,隨手翻開一本才發覺自己多慮了。
三百多年,紙張雖然能夠保存,但卻避免不了蛇蟲鼠蟻的啃食。
因此,每過三十年,縣志就會重新抄錄一份,避免縣志遺失或者遭人破壞后人無法翻閱。
蘇成將縣志整理好,前朝縣志早已被本朝銷毀,如今還有前朝縣志的大概只有四大家族。
蘇府崛起的太快,底蘊不夠,家里收藏的書籍,大多數都是作為附庸風雅之物。
某些大家的股本或許能在蘇府找到,但縣志這一類不起眼的東西幾乎不存在。
否則,蘇成也用不著讓王忠從縣衙拿來縣志觀看。
“咦?”
蘇成整理縣志時,突然從青色的縣志中掉出來一本黃色封面的縣志。
這本縣志十分破舊,好似被人翻了無數遍,邊緣都卷了起來,有非常明顯的蛇蟲鼠蟻啃咬。
黃色縣志不屬于本朝,乃前朝大慶,明和縣縣志的其中一本。
蘇成隨手將黃色縣志放到一邊,畢竟本朝縣志比較完整。
武明國,神武元年,神武帝登基稱帝,大赦天下,明和縣萬民感恩,祭祀蝗蟲童子,祈求風調雨順。
武明國,圣武元年,神武帝乘龍升天,明和縣萬民三月不食肉,三月不得婚喪嫁娶,三月不得有任何娛樂活動。
圣武元年,二月三號,明和縣外小礫山,似有猛獸出沒,吞噬百姓二十人,突有劍俠降世,誅殺猛獸,同月百姓感念劍俠,該有一座劍俠廟。
仁宗五年,七月十五,小礫山突發爆炸,一道巨雷劈中劍俠廟,附近山民似有聽到兇獸怒吼。
明宗十三年,小礫山外李家村,一夜消失,生不見人死不見尸,官府判斷李家村遭遇山匪劫殺,全村無人幸免。
中宗二十五年,天降流星于明和縣,官府派人搜查一無所獲。
中宗二十五年四月,當月九十九名孕婦生育之際胎兒與紫河車消失,官府調查乃邪教所謂,立為懸案,至今未破。
中宗二十五年十月,邪教再臨明和縣,一夜之間,下同街一百零五戶人家,遭邪教抽干血液,下同街事件爆發,激起民憤,官府懸賞捉拿邪教妖人。
中宗二十五年十一月,官府緝拿邪教妖人十人,歸案三日斬立決,全縣百姓爭相歡呼。
蘇成一口氣將十三本縣志全部看完,皺著眉頭將最后一晚雞湯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