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種感覺,十三本縣志有些奇怪,但奇怪在哪又說不上來。
蘇成急需源點,耐著性子又開始重新翻閱。
這一次,他翻看的十分認真,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地方。
明和縣的縣志,似乎有一定的規律,每隔一個月,不管是否有大事發生,同樣會把當月的情況寫下來。
如今乃貞宗五年,上月明和縣無大事,縣志上卻依舊記錄了當月的某些事情。
蘇成開動大腦,一點智慧之光迸發。
“不對!”
蘇成急忙拿起縣志,雙手各翻一本,眼珠好似掃描儀般不斷對比。
“果然不出所料,明和縣沒有武宗朝的記錄......”
前身作為一名書生,對武明國歷朝歷代如數家珍,武宗乃中宗之子,年少繼位,行荒唐之事居多,而立之年歸天,育有一子繼位。
有子嗣傳承,武宗怎么可能被人忘記。
偏偏明和縣的縣志中,武宗朝仿佛被人抹去似得,一片空白。
不記錄武宗朝,實乃大罪,欺君之罪,在古代屬于抄家滅九族的大罪。
當年的明和縣縣令膽子也太大了點。
只不過,武宗朝時至今日以過去一百五十年,流傳下來的事,知道的人并不多。
明和縣沒有武宗朝的記載,或許是有人故意刪去。
蘇成記得縣志中有記載,武宗歸天不久,明和縣發生一場大火。
他懷疑有人動了手腳,令縣志中武宗朝的記錄毀于大火之中。
另外,蘇成還有一個驚人的發現,大火壞掉的不光有縣志,還有整個明和縣。
現在的明和縣,并不是真正的明和縣,而是周邊的后人,另起的新城。
這一發現,讓蘇成有種接近真相,毛骨悚然之感。
既然是新的明和縣,那么舊的明和縣的百姓去哪了?
同樣,明和縣周圍可沒有一個叫小礫山的地方。
有的話,前身應該聽說過,但偏偏記憶中不存在。
細思極恐,蘇成此刻迫切想要得到武宗朝的縣志記錄。
心煩意亂的他,隨手將破舊的黃皮縣志撿起,也許前朝的縣志能有所收獲。
蘇成翻開前朝縣志,可惜內容太少,有些地方早已被蛇蟲鼠蟻啃得面目全非,只能勉強辨認。
大慶建國四百年,后被武明國神武帝推翻。
四百年的歷史,區區一本縣志根本無法記載。
一無所獲的蘇成皺起眉頭,隨手將前朝縣志扔到桌子上。
前朝縣志太過破舊,用的力氣似乎稍微大了點,書線斷裂,一頁頁的紙張猶如天女散花般,灑落一地。
蘇成沒去理會,依然想著縣志的事,縣志中多次提起小礫山,那么小礫山可歸攏到異常點。
他打算找個熟悉明和縣周圍地形的老人,詢問小礫山的情況。
就在蘇成準備喊人做事時,桌子上的黃皮縣志忽然引起他的注意。
只見,其中一頁被陽光透視,血紅的印記浮于表面。
武宗三年七月,明和縣發生不祥,天有血云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