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即使是孔捷都入不得他的法眼,更何況這些人。
此次前來,其實是為了以后做鋪墊,不想把事情做得那么絕而已,否則他完全可以把儒家取而代之。
說到底,李玨是覺得儒家有可取之處,一些主張是能夠作為治國方針的。
但是要取長補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一個國家依靠一個學說,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相互融合,取長補短。
大秦過剛易折,所以李玨需要讓儒家甚至是道家中和一下。
但是也不能讓儒家或者道家一家獨大,必須融合,選擇最合適的道路。
孔捷見到李玨不肯讓步,他也覺得讓嬴政道歉不現實,便是再次讓步,道:“即使皇帝不肯認錯,他也要有這個態度,否則的話,我們儒家的顏面何在?”
李玨自然是不能把儒家逼迫的太緊了,特別是孔捷,在儒家之人面前還是愛面子的,要給一些臉面。
便道:“其實皇帝一直都是給足態度了,一再的派人來邀請你們儒家,搞的人盡皆知,非你們不可,結果你們軟硬不吃,才讓皇帝下不來臺。”
“你們要記住,天下都是皇帝的,包括你們想要讓天下推行儒術,怎么能夠跟皇帝對著干呢!?皇帝派人來請你們,就該就坡下驢,把臺階給下了,而不是直接對著干,那你們細胳膊細腿的,能打得過坐擁整個天下的皇帝!?”
孔捷被懟的無言以對,不過李玨說的也有道理。
皇帝非他們不可,這似乎就是一個態度,只是他們太清高了,自以為是皇帝缺了他們就不行。
還想要借此機會獲得更多好處,得寸進尺,才是讓皇帝失了臉面,自然是要殺他們。
畢竟他們丟臉面都知道靜坐絕食抗議,皇帝沒了臉面,豈不是更加生氣,殺了他們都算是輕的。
李玨拍了拍孔捷的肩膀,道:“老夫子啊,儒家之人一直都是以人為本的,你讓百姓跟皇帝對著干,將他們推入火坑,這算是對支持你們的百姓報答么?”
此話一出,殺人誅心。
孔捷臉色大變,儒家之人更是驚恐萬分。
而話已經說到之里,再說下去,李玨都不用寫文章抹黑他們了,直接就能夠讓他們儒家之人失去外面百姓的信任。
畢竟話糙理不糙,百姓們反應過來,似乎就會明白,他們支持大儒,而他們丟了性命,大儒們依舊高高在上,坐擁富貴。
如此一想,就會心里不平衡。
到時候就會知道,他們被儒家利用了,必將會反噬儒家,讓儒家在山東都沒有立足之地。
孔捷道:“大庶長,別說了,老夫知道該怎么做了。你說的也有道理,皇帝已經給了態度,我們就給他這個面子。”
隨即起身,道:“眾弟子聽令,立即吃飯,到時候選擇有才之士上泰山,與老夫為天地寫祭文。”
他特意沒提到皇帝,而是說為了天地,還是面子抹不開。
李玨也不揭穿,反正人去了也就行了,他也就省了很多事,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搞定了孔捷,李玨就打算走人。
不過。
孔捷還是道:“大庶長,此次我們若是就此出去,百姓會看扁我們的,還是讓李相再來一次吧。”
當初李斯也和郡守親自來過,但是被孔捷罵了回去,讓他們在百姓面前揚眉吐氣了一番。
如今他還想讓李斯親自到場,然后給面子,順勢出去。
李玨道:“老夫子,李斯也是要面子的,他是法家代表,還是大秦丞相,不管是地位和學術造詣,以及個人能力,都不在你之下,被你罵一次,還要再來,他做得到,你能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