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笛和三弦聲依次響起,開頭一段是鵲橋仙的牌子。
“乾坤寂寞,藐懷焉寄?
自負我情鐘我輩。
良緣未許便相遭,
知造物定非無意。“
念完開頭幾句定場詞,沈月樓不由傲然一笑,張口對臺下數千觀眾自白道:“小生韓世勛,表字仲琦,茂陵人士。
人稱我大周的潘庵
我自比齊廷的章緒。
早年間不幸父母雙雙亡故,家道凌夷,四壁蕭然,因此,一直未曾婚配。
同鄉顯宦戚補臣,乃是先君的同盟好友,我自幼由他撫養成大,與他令郎戚友先同窗肄業。
今日正值元旦佳節,須要整肅衣冠,候他出來賀歲。”
念完整段賓白,沈月樓隨意使個身段,趨步跑個了小圓場,順勢就從下場門退了出去。
“沈老師的聲音真好聽。”
“是啊是啊,中氣十足,滿滿的少年感,他演這個角色太合適了。”
“而且,這出戲也很應景,戲里也正是元旦呢。”
……
沈月樓退場之后,曲牌換成了小蓬萊,另一名中年男演員掛上三髯,從側幕緩步走了出來。
一身黑衣巾服,著冠系帶,長髯飄飄,正是京劇系系主任名武生陳慶魁反串的老生戚補臣。
“陳慶魁,陳主任?”
“呵呵,陳主任親自登場了。”
“好哇,好!好!好!”
一見陳慶魁登場,臺下京劇系的數百名師生立刻齊聲叫起好來。
聲勢過于浩大,一度蓋住了陳慶魁自陳的聲音。
沒奈何,他只得抖抖袖口,擺手壓住底下的叫好聲。
等到陳慶魁也自報好家門,沈月樓扮演的韓仲琦再次登上了舞臺。
宋昕是燕京《梨園公報》的一名在職記者,她平日的工作就是報道發生在燕京梨園的大小公事。
華夏戲曲學院附屬二中舉辦元旦晚會的事,自然也算其中一件。
坐在學校大禮堂前排觀眾席,宋昕已經把元旦晚會的盛況以及全部參演劇目如實記錄在紙上,就等著回到報社發稿了。
前面的越劇、昆曲和秦腔等戲一一看完,并沒有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直到她看到了京劇系的《風箏誤》。
沈月樓一亮相,一開口,她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哇,這個小生好英俊啊!
咦,這出戲的戲詞好典雅,韻轍也十分考究。
這是一出新戲嗎?
我以前好像從來沒有聽過。
什么,他就是這出《風箏誤》的劇作者,高三二班的沈月樓沈老師,真是太有才華了。
帶著對沈老師的好奇,宋昕把這出《風箏誤》繼續看了下去。
韓仲琦來到戚家,躬身給戚補臣賀了歲,戚補臣把他扶起來,又問了一些課業上的問題。
寒暄兩句,二人就轉到了韓仲琦的年齡和婚事上面。
戚補臣提了一嘴要為韓仲琦說媒,韓仲琦假意推辭了一下,心中其實也是有所期待的。
之后,二人分別,一起退場。
嗯,這個戚補臣本是韓仲琦的養父,看行當,應該也是一個正面人物,就是不知他要給韓仲琦說的親事是哪一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