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昕一邊看著戲,一邊在紙上記錄著一些關鍵情節。
第一場正旦賀歲演完,第二場演的是戚家鄰院詹府的故事。
原來,詹烈侯府上有梅氏和柳氏兩位寵妾,二女經常爭風吃醋搞得家宅不寧。
如今,詹烈侯即將外任,惟恐她們生事,便將府宅一分為二,把她們隔離開來。
詹府筑起高墻,又過了郊踐和習戰兩個轉場,故事才終于落到了風箏上。
清明時節,戚家公子戚友先欲上城頭放紙鳶,于是就派遣自己的家僮去讓韓仲琦給他畫個風箏。
韓仲琦畫完了風箏,看到外面清明好景,心生所感,偶得一律,便在風箏上題了一首小詩。
“書成莫怪景蕭條,
摩竭詩中畫自饒;
一字千金知太重,
只愁放不上青霄。”
家僮把題了詩的風箏交給了戚友先,戚友先一臉歡天喜地在城頭放著風箏,不料風箏斷線,正好落到了隔壁詹烈侯的小妾柳氏院中。
柳氏雖然嫁給了詹烈候這名武將,平素里卻喜好附庸風雅。
她見風箏上有人題下了一首好詩,就想跟著附和一下。
只是,柳氏也知道自己并沒有什么詩才。
于是,就把自己才貌雙全的女兒詹淑娟找來,讓女兒淑娟在那首風箏詩的后面也題了一首小詩。
“和詩非顯內家才,
寄與旁人莫浪猜。
線斷風箏尋復去,
藁亡詩句憶還來。”
讓女兒詹淑娟在風箏上題詩只是柳氏無意為之,卻不想,由此引來了無數誤會,這才暗點了風箏誤的戲題。
風箏斷落,戚友先的書僮尋著線索從柳氏那里索還了風箏。
回府之時,正趕上公子戚友先呼呼大睡,書僮便把風箏交給了韓仲琦。
見到風箏上有女子附和了一首小詩,韓仲琦大為心動。
一詢問,才知道隔壁詹家次女詹淑娟貌美而有才學,他猜想這詩定是詹家二小姐所寫。
這韓仲琦也是個風流機敏的人物,他對詹家二小姐起了心思,于是,就在風箏上再題了一首求婚詩放上去,故意把風箏線弄斷,讓風箏落到詹家,然后,再讓書僮假借戚友先的名義去索還。
誰知道這一次,天上卻是刮錯了歪風,風箏一下落到了詹家另一個小妾梅氏的院中。
梅氏膝下也有一女名為愛娟,長相丑陋,性格粗鄙而又急色,韓仲琦弄斷線的風箏落入梅氏院中,偏又被詹愛娟撿到了。
“才起牙床寶髻偏,
惱人春色困人天。
梧桐不落春間葉,
何為秋聲到枕邊。
奶娘!
方才窗子外面,是甚么東西響了一下?”
林小琳扮演的詹愛娟一出場,臺下頓時發出一陣哄堂大笑。
“哈哈哈,她的腔調太古怪了,不是正宗的丑旦,有股正旦扮丑的味道,聽起來好搞笑啊。”
“是啊是啊,而且,她的妝也屬實太過慘烈啦,再配上她那蠢萌蠢萌的表情,簡直要笑死我!”
“我認識她,她其實不丑,真人很漂亮噠。”
……
臺下這陣哄堂大笑對戲臺上的演員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一點影響的,尤其是本就沒有多少舞臺經驗的林小琳。
一聽臺下發出一陣哄堂大笑,林小琳頓時感覺自己有些手足無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