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前兩次的學習經歷,這一次,沈月樓看得更加認真,體悟也更深徹了。
書非借,不能讀也。
畢竟是五十萬戲曲聲望值巨款換來的學習機會,他自然要倍加珍惜。
度過一個清苦貧寒的童年,他又一次走上了從藝道路。
六歲時,程菊儂拜到名伶榮蝶仙門下,先是跟隨榮春亮學習武生。
后因扮相秀麗,改從陳桐云習花旦。
再后來,發現他嗓音極佳,榮蝶仙便讓他師從陳嘯云,改學青衣。
十一歲登臺演出,以超凡的文武之功,唱、念、做、打嶄露頭角,令行內外耳目一新。
在整個過程中,沈月樓跟隨程菊儂一起練功,一起成長,只覺得自己的整體實力也在穩步增長。
十三歲時,程菊儂開始倒倉,可他的師傅榮蝶仙卻為了已經預付的六百元包銀,想要不顧他的死活,讓他去申江演出。
依附在程菊儂身上,沈月樓對榮蝶仙這個師傅十分不恥。
就算在教學時苛責嚴厲些也沒什么,可不能只為了眼前利益,斷送一個戲曲天才的藝術生涯啊!
在倒倉期,更要注重嗓子的養護,稍有不甚,就會釀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若是真讓榮蝶仙得逞了,這位未來的京劇藝術大師很可能就被毀掉了。
還好,面對這種情況,羅癭公挺身而出,用七百元把程菊儂從榮碟仙的手上贖了出來。
程菊儂正值倒倉,短期內沒有價值可以利用了,未來會倒成什么樣誰也不知道,所以,榮蝶仙很痛快地答應了。
從榮家出來后,羅癭公為程菊儂改了名——程艷秋,字玉霜。
他還專門為程艷秋設計了課程:上午跟武旦閻嵐秋學武把子,然后吊嗓子;
下午跟昆旦喬慧蘭學昆曲身段;晚上到“通天教主”王瑤卿家中學戲。
每周一三五羅癭公帶他去看電影,讓他了解更多藝術手法。
除此之外,羅癭公還親自教他臨摹書畫,為他講史說戲,教他詩詞歌賦。
再次見到王瑤卿和喬慧蘭等人,沈月樓的心情十分激動,他附身在梅蘭芳身上的時候,也曾見過這些人,并從他們身上學習戲曲。
能以這種方式觀察到這些戲曲大師們的舞臺生活與日常生活,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
程艷秋天賦極高,又得到羅癭公的精心培養,很快便表現出與一般戲曲演員不一樣的儒雅氣質。
民國十一年,程艷秋首次到申江演出,一炮而紅。
民國十二年,結婚。
民國三十一年,改名程硯秋。
一九四零年,在上海首演《鎖麟囊》。
一九五八年病逝,享年五十四歲。
……
從睡夢中醒來,沈月樓慢慢睜開了雙眼。
回想到程硯秋臺上表演《鎖麟囊》和《竇娥冤》的場景,沈月樓頓時生出自慚形穢之感。
果然,大師就是大師,對人物的理解、唱功等,自己還差得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