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繼慶是《燕京評書大會》的策劃人之一,也是《燕京評書大會》的宣傳部門的主要負責人。
評書作為一種講故事的傳統藝術形式,有著幾千年的發展歷史,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承載著民族文化的印記。
二零零八年六月,燕京評書已經經華夏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為在新時代發展評書藝術、開啟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華夏曲藝界在看到第八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取得歷屆最高關注度與好評之后,決定推出《燕京評書大會》,把評書藝術重新請上電視舞臺,為全國觀眾獻上一檔誠意之作。
這些都是口號,想要達成預期的效果,自然離不開后續一步一步地落實。
而自己的工作,就是先找到一首符合節目整體調性的宣傳曲目。
在找尋優秀音樂人的過程中,沈月樓進入了鄧繼慶的視野。
既懂戲曲,又懂評書,還懂音樂,沈老板自然是首選中的首選。
最重要的一點,好像有沈老板參與的電視節目,最終都取得了好成績。
自己請其幫忙創作主題曲,也算是沈老板間接參與了,希望節目能夠借到他的好運氣。
“鄧老師,何總那邊已經將沈老板為我們節目寫的宣傳曲目發過來了。您要不要先聽一下?”
“這么快?”
聽到助理匯報的消息,鄧繼慶立刻打開電腦,看了下沈月樓工作室發來的音樂文件。
《說書人》,呵呵,這個名字倒是十分直白。
點擊播放,鄧繼慶開始認真聆聽起來。
開頭是戲曲的樂聲,中間夾雜著若隱若現的戲腔,只因舊時茶樓戲曲與評書常常是相伴而生的。
“路邊的茶樓,人影錯落。
街上傳來,兩三聲吆喝。
人前搖扇,醒木拍桌。
各位看官,你細聽分說。”
一聽到開頭這幾句歌詞,其中的市井氣頓時撲面而來。
對了,這味兒對了。
沒想到沈老板不僅可以唱《赤伶》那種婉轉細膩的歌曲,還能唱出這般充滿煙火氣的聲音。
僅憑這四句,鄧繼慶就確定這首《說書人》就是自己要為《燕京評書大會》找尋的主題曲。
古琴的聲音悠揚,伴隨著快板的頓挫,音頻文件里沈月樓的聲音也變得瀟灑而肆意:“這江山風雨,歲月山河。
刀光劍影,美了多少世間傳說。
且看他口若懸河,衣上有風塵,卻原來是一位江湖說書人。
那天山女子獨守枯城,也只是為了曾經的那一個人。
那琨侖癡兒一情難分,誰曾想這一去再不相逢~~。”
太瀟灑了,這歌真是好聽。
聽到這一段朗朗上口的副歌,鄧繼慶的頭情不自禁跟著節奏搖了起來。
“這江山風雨歲月山河,俠骨柔腸醉了多少此間看客。
本就是浮萍游子漂泊本無根,萍水相逢浪跡天涯君莫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