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這聲音好美妙啊。清脆悅耳,韻味十足,這就是華夏的戲曲嗎?”
“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理解劇情,戲曲交流團還特意準備了文字提示,真是太貼心了。”
“聽說這次過來的,都是華夏戲曲界實力非凡的名伶,我們可真是有耳福了。”
……
今天來京都劇場看戲的觀眾有一多半是瀛洲文藝界人士——演員、作家、畫家、設計師等。
他們中少部分人精通華夏語,甚至有些人對華夏的戲曲也有很深的理解。
一聽到沈月樓和韓在芬這般爐火純青的演唱,他們紛紛鼓掌叫起了好。
大幕徐徐拉開,在一陣清遠悠揚的古琴聲中,一名嬌俏可愛的小書童挑著書箱緩緩走上了舞臺。
鑼鼓與笛聲一響,沈月樓飾演的梁山伯和韓在芬飾演的祝英臺也分別從舞臺兩側走了上來。
只見沈月樓一身藍色儒衫,面目俊秀,氣宇軒昂,韓在芬一身白色儒衫,眉目如畫,俊俏瀟灑。
二人往舞臺上這么一站,如同一對璧人,頓時吸引了臺下所有觀眾的眼神。
“真是好相貌啊,藍衣服的那個豐神俊朗,白衣服的那個眉目如畫,兩人的皮相和骨相都長得太好看了。”
“華夏的戲曲演員都長得這么美的嗎?”
“好俊俏的人兒,我突然對華夏的戲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沈如意坐在京都劇場的前排,一看到沈月樓出場,她立刻一臉激動地轉頭對潘曉楠道:“是小悠哥哥,小悠哥哥出場了。”
在沈如意的座位不遠處,坂本一郎和坂冬玉三郎也開始帶動旁邊的十多位友人為沈月樓鼓掌。
……
眼見瀛洲的觀眾如此捧場,華夏戲曲文化交流團的演員們頓時信心大增,更加賣力表演起來。
“山溝里走出我梁山伯。”
“繡樓上走出我祝英臺。”
沈月樓和韓在芬在舞臺上對唱一句,二人各自的奴仆也紛紛挑著擔子跟在他們身后。
歡騰的音樂聲中,沈月樓用黃梅調小生腔調唱道:“赴杭城拜求名師求學業,牛背上哪見過這大千世界?小山溪怎比的錢塘潮頭萬馬奔騰,從未見這許多莘莘學子把步邁。”
等沈月樓唱完,韓在芬立刻用花旦腔唱道:“籠中鳥自由自在飛出來。出閨房才領略地闊田開。小花園怎比的博大山川敞開胸懷。路邊花迎來客笑紅了腮。”
唱完此段,音樂聲停下,沈月樓與韓在芬同走圓場,他們的書童四九和銀心也因為爭搶路邊柳蔭樹下的一塊青石陰涼地而爭吵起來。
“喂,你讓開!我先來的嘛!”
“你讓開!我先到的!”
看到兩名書童相互推搡,作為主人的梁山伯和祝英臺立刻出聲喝止銀心與四九,親自去給對方賠禮道歉。
“這位仁兄,家童無禮,……”
“若有得罪,這廂賠罪!”
沈月樓和韓在芬同時低頭作揖,不由就把頭碰到了一起。
看到這般滑稽場面,不僅臺上的銀心和四九樂不可支,臺下的瀛洲觀眾也不由發出了會心一笑。
“我好像看懂了一些,這出戲是愛情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