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有證山河水,姻緣難測喜與悲。
悲喜難測,這怕不是一個好預兆啊。
……
大幕合了又開,再開場時,七夕已過,現為中秋佳節。
鑼鼓聲聲,扮演銀心的小貼旦在舞臺上轉了一圈,臉色不由有些焦急。
“天都快黑了,梁公子怎么還不來呀!
老爺天天都要給小姐說親,小姐是左推右辭,就等你來,心里像著了火,眼睛都望穿了。
梁公子,我看哪,小姐說得對,你呀真像一只呆頭鵝!”
銀心在門口久等梁公子不來,她只得回府和小姐復命去了。
此時,祝府正廳之中,祝英臺的父母已經為她張羅好了一樁婚事——許給本州太守之子馬文才。
“女兒不嫁!”
祝英臺不愿嫁給馬文才,卻被父親以整個祝家和梁山伯的性命相逼。
“英臺,你糊涂啊,要是馬太守知道你是因與梁山伯私定終身而退親,不但我祝家要遭殃,那梁山伯也難逃橫禍。”
被父親的話攪亂了心思,祝英臺想要以死來了卻這一切。
“兒啊,你萬不可有此念頭啊。自古以來,女孩兒家哪有自由身啊,你就斷了這段情,嫁到馬家吧。算娘求求你了。”
為了女兒不干傻事,祝夫人竟然給祝英臺跪下了。
祝員外也看著祝英臺道:“你難道還要爹爹跪下來求你嗎?”
被父母逼到此等地步,英臺只得含淚答應了。
看完祝英臺被逼婚的全過程,臺下觀眾忍不住發出了一聲長長的嘆息。
“唉,一方是父母,一方是情郎,祝英臺太難了。”
“父母逼婚的這一幕太真實了,從古到今,都是如此。”
“梁山伯去哪里了?這種事可不能讓祝英臺一個人承擔,希望這事還有轉機吧。”
……
“臨安應試考秀才,山伯遲訪祝英臺。心想同賞中秋月,月圓只怕人難圓。”
一段二重唱,四句戲詞,就把梁山伯的行蹤與想法都闡明了,順便還稍稍透露了他此行的困難。
簾幕拉開,沈月樓飾演的梁山伯帶著書童四九從臨安一路趕到了祝家村。
他本滿心歡喜,一為見妻,一為告訴她自己考中秀才的消息。
可惜,他并不知道,祝英臺已經因為他的失約被父母強許給了馬文才。
五天之后,她就要嫁入馬家了。
聽到銀心報告梁兄來訪的消息,祝英臺在閨房中哭成了淚人。
“忽聽銀心一聲稟。”
在簾后唱了一句,韓在芬緩步走上舞臺,臉上還帶著點點淚痕:“梁兄訪友到祝家村,若不相見情難忍,相見只怕更傷心。
叫銀心分開座椅把珠簾放,又怕這珠簾隔斷兩情深。”
為了避嫌,也為了讓梁山伯死心,她還是與梁山伯隔簾而坐,不再像舊日那般親近。
“梁兄,你來晚了。”
“對,我是來遲了。為了趕考,我七夕未至,一直等到放榜才趕來。
是誤了些時日,我向你賠罪,向你賠罪。”
梁山伯隔簾相望,不住向簾后的祝英臺抱拳作揖致歉。
“梁兄啊!”
韓在芬輕嘆一聲,開嗓唱道:“望你望到谷登場,秋風揚散米和糠。你我好比糠和米,從此分離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