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絕不會偏信這些海商,畢竟這些人口中的消息,大抵也都是真真假假。
掙錢倒是真的,風險也有,當然,這些人的欲望也越發的難以滿足了,如今對于他們而言,出海以及從各地送回來的貨物倒是好辦,真正缺的卻是艦船了。
甚至許多海商為了搶占先機,以及開始想著法子告貸,就希望多下一些艦船的訂單了。
于是這也引發了造船業的大繁榮,故而許多的訂單,都已排到了兩年之后。
而這時候,遼東的優勢就一下子顯現出來了,無論是泉州還是登萊等地,都有不少造船的作坊,可是絕大多數的訂單,卻幾乎都在遼東。
究其原因,還在于當初那個鐵甲艦的計劃,那一次鐵甲艦的建造,可謂是拔苗助長,為了造艦,數萬匠人,涉及到了數十萬人圍繞著艦船衍生出了上下游的產業鏈。
不只如此,為了攻克許多技術的難關,無數匠人和技術人員,幾乎日以繼夜,弄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解決方案。
而如今,在旅順這兒,想要造商船,簡直就是輕而易舉,大量技藝精湛的匠人,還有各種新式商船的研制,都非其他港口可比。
這里造出來的商船,雖還是木制,可是抗風浪能力,船速,貨物的裝載能力,就是明顯的比別的地方要強得多。
就這居然造出來的成本,卻并不比其他港口城市的貴。
畢竟,工程造價,也是需要經驗的,關內的船廠,很多時候造著造著卻發現,造價越來越貴,成本很難把控。
而旅順的造船廠,這方面的人才卻是多不勝數,而且在旅順各種配套船廠的各種作坊也是五花八門。
當然,海商們除了抱怨艦船的訂單需要兩三年才能到貨之外,主要抱怨的,還是在海外的一些問題,譬如行商多不易,被當地的土官們刁難諸如此類。
他們雖是靠傾銷給土人們貨物來掙錢。
可是對于土人們,卻多有抱怨。
張靜一其實也清楚,海商們絕對是這天底下最恨不得大明和遼東的水師打遍天下的群體,畢竟跟人做買賣,哪里有跟著大軍一窩蜂的去搶要香。
對于這些言論,張靜一只是默默地聽著,倒沒有多說什么,即沒有順著這些人的心意,表達對諸藩的惡意,卻也沒有阻止他們的意思。
他只安安靜靜地等著
鬧吧,大家好好地鬧吧,鬧到這藩國們一個個心驚膽寒,一地雞毛的時候,才是他張靜一出場做和事老的時候。
果然,不出一個多月,就出事了。
手術完成之后這段時間看發光的東西會有光暈,打算休息一下慢慢恢復再努力更新,除此之外,歷史大神作家天子新書開了,叫錦衣狀元,大家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