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一隨即道:“我立下了宏愿,要拯救蒼生,不過在此之前,我先狠狠掙一票大的。”
盧象升心里嘆了口氣,看來……張家還是選擇了發財,什么拯救蒼生,發財和拯救蒼生根本就是對立的。
張靜一卻道:“你等著瞧吧,我張靜一一定可以做到的。”
正說著,外頭突然有人進來道:“張百戶,張百戶,又有糧商來求見。”
張靜一不耐煩地回頭道:“這又是來干什么,再來我要告騷擾啦。”
話又說回來,他張靜一是縣令,好像……
這人道:“外頭的糧商說,愿三兩銀子收糧。”
“讓他們滾,我張靜一不賣。”
張靜一現在底氣十足。
實際上,整個東市和西市,那些傳統的糧食市場其實都已經瘋了。
糧商們到處找糧,找有糧的人家,找附近的士紳人家。
一場暴富的機會就在眼前,就如盧象升說的那樣,這才是士紳和糧商們大發其財的機會,家里缺奴婢嗎?嫌家里的地少嗎?平日里那些泥腿子不肯賣兒女,不肯賣家里僅有的田地,而這個時候,卻是入手的最佳時期。
幾大糧商,現在也已匯聚一堂。
這些糧商,往往是各大會館里的頭面人物。
所謂的會館,其實就是以同鄉為紐帶的商會,他們到達的京城之后,通過鄉誼彼此連接在一起,慢慢的,開始抱成一團。
越是這個時候,會館的作用越大,因為商人們逐漸發現,只有抱團一起,才可以一起發財。
何況這些大糧商的背后,往往都有朝中的大人物,或者是皇親國戚撐腰。
他們在一起的力量,是天下人決不可忽視的。
大家彼此高興地喝著茶。
當然也會附庸風雅一番,吟詩作對。
這叫儒商,往往家里會考功名,讀過不少書的。
自然,也少不得一些培養好的清倌人來吹拉彈唱。
彼此其樂融融之后,其實他們并不談什么俗事,也不談糧食的價格漲跌,彼此愉快的暢談之后,便各自回家。
那糧商吳文龍在這樣的場合,其實也不過是個小人物,只是坐在那里陪襯的罷了。
眾糧商散去,他走了出來,便心急火燎地對一直在外頭等著他的賬房道:“不得了,得趕緊繼續收糧,想盡一切辦法,要瘋漲了,要瘋漲了。”
這賬房道:“怎么,幾大糧商怎么說?”
“他們什么都不說,才嚇人。”吳文龍此時完全沒有了定力:“都不說,就是心里都有了數,大家都只吃不進,這是要做貔貅了!糧價要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