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龍頓時振奮,禁不住道:“擊潰了建奴?在城外作戰?陛下……這是潑天的功勞啊。”
他眼里閃爍著亮光,禁不住激動地又道:“若是如此,那么建奴……損失得那般慘重,臣便可率人登岸,趁此機會,襲他們一襲。”
天啟皇帝則道:“就不必用你們啦,朕說實話,你們也算兵?”
毛文龍頓時露出了慚愧之色。
天啟皇帝道:“朕不是瞧不起你們,而是此番朕來此,就是為了直搗黃龍的,今日在此暫歇,明日朕便帶兵登岸,直襲沈陽。”
毛文龍真是又驚又喜。
驚的是天啟皇帝似乎在冒險。可喜的卻是……
天啟皇帝見他咧嘴,眼睛也不禁都紅了,不由得道:“這群臣都勸這不要出兵,說要徐徐圖之,怎么你似乎對此,反是樂見其成?”
毛文龍忍不住擦拭了眼淚道:“陛下,這東江鎮中的軍民百姓,有幾個是本地人呢?絕大多數,都是遼民,因是實在害怕建奴人,這才攜家帶口來此!他們是無一日不希望回到自己的家鄉去,現在陛下要直搗黃龍……此前又重創建奴人,臣……臣當然是喜不自勝,多少人日思夜想,做夢都想殺回鄉中去。天下的遼民,都對建奴人恨之入骨啊。”
說罷,淚灑出來。
天啟皇帝露出奇怪之色:“可是據朕所知,倒是不少遼民投靠了建奴人,還有不少遼將,都和建奴人勾結。怎么到了你這里,卻又成了恨之入骨?”
“那是袁崇煥還有孫承宗人等所提出來的所謂遼人守遼土。”毛文龍此時咬牙切齒地接著道:“袁相公和孫相公提出這些,是有書生氣,可他們口里說遼人守遼土,卻哪里有幾個真正的遼人?”
“他們口里說的遼人,說的本就不是遼人百姓,這些所謂的遼人,哪一個家有萬畝良田的,哪一個不是養著數百上千私兵的?不說其他人,就說前鋒總兵官祖大壽吧。”
“祖大壽是遼人嗎?他是遼人。他忠心大明嗎?臣不敢斷言,但是臣想,他是忠心的。可是祖家是什么人家,他家在遼東的土地,何止十萬畝?家里的田,養著一萬戶人家也夠了。祖家人丁上百人,這男丁做了總兵官的,有兩位,做了副將的,有七個,是游擊將軍,還有其他軍職的,就更多了。”
“陛下說他是遼人,臣認,可他們家在京城,在江南的宅邸是怎么回事?他們家……當初在沈陽的宅邸,又是怎么回事?”
說到此處,毛文龍顯得很激動:“臣不是眼紅祖家的闊氣,而是說,建奴人占了沈陽等地,還專門下令,對祖家的產業,秋毫無犯。這建奴人為何秋毫無犯,自然是因為,他們曉得,祖家在遼東的權勢,要給祖家留一條后路。”
“而祖家呢,他們若是降了建奴人,自是不失富貴,他們若是兵敗,進入了關內,在京城長住,也不失富貴,他們若是去江南,依舊不失富貴了。你若說他們家想要收復遼東,他們定是想的,可既然是想,也是不想,遼東有了建奴,祖家的子弟們才個個都有軍功,有官做,朝廷才越會借重他們。他們真的想嗎?”
“所謂的遼人守遼土,其實就是朝廷倚重像祖家這樣的人家,這種人家,有人在大明做官,也有子弟,早就投靠了建奴。不說其他,就說當初被抄家的吳家,就和祖家有姻親。”
“吳襄與祖大壽乃是連襟,還有一個兒子吳三桂,該叫祖大壽舅舅。祖大壽還有一個侄兒,早就投了建奴,如今已是三等總兵官了。陛下您想想看,依靠這樣的遼人,守得住遼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