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還有各種裝卸的費用,以及可能中途遭遇了惡劣的天氣,或者是中途染病的情況,總而言之,這是成本價。
這樣七七八八的折算下來,一千斤的貨物,即便是從京城送天津衛,那紋銀也在十五兩上下,因為最近糧價漲得厲害,人力的價格,也越來越高了。
在此基礎上,張靜一很是實在地制定出了運輸的價格,百斤一兩。
這個價格放在后世,自是嚇人的,基本上與搶劫差不多了,因為這個時代的一兩銀子,其實和后世的六百元沒有多大的分別。
當然,后世的貨幣,與這個時代的貨幣也無法同日可語,只能算是粗略的估價。
這一百斤貨,三百里居然就得要十兩銀子的運輸費。
可事實上,鑒于這個時代運輸價格的高昂,張靜一的定價卻是很合理的。
至少這價格一公布,不少的商賈眼睛都亮了。
凡事對比過就知道什么更好!
自己雇請人力,比這價還要高上五成,而且風險還更大,雇請人力耽誤的事也多。
哪里及得上這個?
各處的站點,現在已經開始設置貨區了。
所有需要運輸的商賈,只要將貨物送到車站來,而后搬上蒸汽火車的車板即可。
所謂的車板,就是露天的運輸車,掛在蒸汽機后頭,十幾節,沒有車廂,所有的貨物全部固定之后,再用一個大氈布蓋上,火車直接發車。
拆掉車廂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這時候蒸汽機車的動力有限,所有可能增重的玩意,能拆就拆。
準備發運的第一日,車站之中已是車馬如龍。
有不少商賈是來嘗鮮的,也有人則覺得沾了大便宜,因而……這邊負責接收貨物的站點人員,已是手忙腳亂。
第一列蒸汽機車,直接拉了十一節掛車,一節掛車五千斤貨,直接是五萬五千斤貨物。
這放在后世,便是三十噸貨物直接發車,這種運載量,放在后世簡直是不值一提,運載量可謂是連正常的貨運火車的零頭的零頭都不到,可放在這個時代,卻是一個足夠讓人咋舌的數字了。
緊接著,這蒸汽機車,便嗚嗚嗚的歇斯底里的發出了嘶鳴,而后跨齒跨齒的像是發出了吃NAI的聲音,緩緩而去。
第一趟車,得銀五百五十兩。
當然……第一趟車之后,便是在裝卸貨區的第二趟、第三趟蒸汽火車。
無論是通州、京城還是天津衛,都是貨物的集散地,聚集了大量的商賈,無數南來北往的貨物,都在這里集散。
因而……這里并不缺有人運貨,何況原本不少嫌運輸貨物麻煩的商戶,現在似乎也想嘗試,畢竟……鐵路運輸過于便利,已經遠超了大家的想象,而且花費也比以往省錢。一時之間,一趟趟的車開始發出去,而后……后頭的蒸汽火車,則開始繼續裝載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