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宮中來人,召張靜一入宮。
張靜一其實已經知道,今日廷議的爭議了。
畢竟錦衣衛不是吃素的,在張靜一的大力整肅之下,這幾乎滿天下,都是耳目。
張靜一自是不敢怠慢,于是忙入宮覲見。
在小太監的領路下進了西苑,抵勤政殿,先入內行禮道:“臣張靜一,見過陛下。”
天啟皇帝正端坐著,低頭看著什么,聽到張靜一聲音,立馬抬頭,臉上先是有了笑容,口里道:“張卿近來在忙什么?”
“臣奉旨節制南北鎮撫司,職責所在,是以……”
天啟皇帝點點頭,道:“辛苦啦,錦衣衛辦事很穩妥,上一次上來的關于海賊的奏報就很好,賊還未至,我大明就已摸清了對方的底細,料敵先機,乃制勝之道,很好!”
張靜一道:“臣實在慚愧,當不得陛下如此盛贊。不過……臣請……陛下加恩……王程……”
“王程……”天啟皇帝有一些印象,沒有多想便道:“也是皇后的兄弟,乃你的義兄?”
“正是。”張靜一老實地道:“本來……舉賢避親,此人乃臣義兄,臣舉薦他,實在不妥,何況,他已是錦衣衛指揮使僉事,近來雖有一些功勞,可臣為他請封,確實有私心的嫌疑。”
天啟皇帝反而親和地笑著道:“無妨,你這是要做什么?”
張靜一道:“只是王僉事這幾年,負責的乃是外事,如今我大明已關注海外,開了海,那么海外的一舉一動,都必然不能逃脫朝廷的耳目,這閩粵兩個千戶所,主要負責的便是這外事,只是外事與內事不同,就不能像其他千戶所那般行事了,而且職責重大,調任轄制閩粵千戶所的武臣,必然要有專斷之權,少受制衡,而以僉事鎮守閩粵,臣恐難以服眾,未來隨著海外開拓,需未雨綢繆,咱們大明的商船未至,軍馬未至之地,錦衣衛卻需先進入,所以臣的意思是……錦衣衛內,需設一處鎮海司,該司下設閩粵兩個千戶所,再設翻譯館、宣撫百戶所等衙,由錦衣衛內,一位專門的錦衣衛指揮使同知節制,如此一來,行事就方便了。”
天啟皇帝好奇起來,盯著張靜一,興致勃勃地道:“這翻譯館和宣撫百戶所,是做什么用的?”
張靜一道:“翻譯館負責翻譯諸國的書冊,了解天下諸國的風土人情。而宣撫百戶所,則負責對外聯絡,培養對我大明懷有善意的外臣與外商以及海外漢人。而兩個千戶所,則有外派,緹騎、偵緝、刺探之責。”
天啟皇帝點點頭,臉上笑意更盛了,道:“這個主意好,這是未雨綢繆,很好,張卿既拿了主意,就這么干吧。”
說罷,天啟皇帝話鋒一轉,道:“今日廷議,張卿可知道嗎?”
張靜一倒是沒有隱瞞,便道:“臣有耳聞。”
天啟皇帝道:“朕打算令你做這督師,總攬諸省軍政,你看如何?”
張靜一道:“陛下如此待臣,臣實是肝腦涂地,這是何等的信任,臣便是赴湯蹈火,也難報萬一。只是……臣以為……這督師所做的,不過是建立海防,而要一舉解決海賊之海,憑借在各省沿岸,建立水寨是不夠的。終究還是需要以海制海,才可成功。至于這督師之職,臣不敢受,若是受了,只怕天下人都要罵臣要有異心了。”
天啟皇帝冷笑道:“卿為督師,便是有異心?那些讀了幾天書的家伙,做了督師,就不會有異心嗎?這是什么道理?難道不可笑嗎?此事……不必怕,外頭人如何說,這是他們的事,你我君臣相得,何畏人言?朕思來想去,也只有張卿可以勝任了,這是國家大事,非卿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