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紡織業的滂湃發展,可不僅僅是因為花費巨資持續引進外國先進技術的緣故,更因為大恒帝國的龐大內部需求!
兩億多人呢,總得穿衣服吧!
而大恒帝國又采取了紡織業貿易保護,對進口紡織品征收超高額關稅,同時官方資本也是逐步推出這一領域,放手讓民間資本自由競爭。
這就等于把兩億多人的紡織品市場全部放開給了國內的紡織企業。
如此龐大的市場,持續刺激著大恒的資本涌入紡織業。
這些年來,各地的紡織企業瑞通雨后春筍一樣不斷冒出來,并且相互之間也是進行慘烈的競爭廝殺。
龐大的內部需求,內部的開放競爭,這些都是導致了帝國的紡織業技術不斷進步,最后追趕上了世界一流水平,并且規模持續擴大,成為了第一大紡織大國。
紡織品不僅僅能夠滿足內銷,并且還廣泛出口。
培育出來大恒帝國繁榮紡織業的核心,其核心就是大恒帝國內部的龐大市場。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龐大市場,才能夠刺激企業不斷的投入引進新技術,對技術持續進行升級換代,進而推動整個大恒帝國紡織業的技術。
而類似的情況不僅僅出現在紡織業,拖拉機產業,在其他行業都是如此。
在工業體系里占據了極為重要地位的鋼鐵、機械、化工等產業更是如此,這些產業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起來,同樣是因為龐大的內部需求。
大恒帝國早年的鋼鐵產業,其實很落后,雖然說規模不小,但是技術很渣,產能也以生鐵熟鐵為主,而鋼材的產能非常低,并且質量差,大恒帝國剛統一的時候,甚至連鋼面鐵甲這種艦用裝甲鋼都搞不出來。
為了提升鋼鐵產業,大恒帝國持續多年從克魯爾王國,可凱爾帝國、瓦利亞三大工業強國引進鋼鐵生產設備,采礦設備,從而讓大恒帝國的鋼鐵產量,尤其是鋼材產量大幅提升,質量也是一再提升,并且朝著合金鋼的方向持續前進,先后引入了鎳鋼生產技術,并通過偷師等一系列手段,把鎳鋼生產線的技術水平提升到國際一流水準。
如今,大恒帝國的鋼產量達到了一千三百萬噸,其鋼產能已經一躍成為全球第一,遠遠超過克魯爾王國的八百萬噸,可凱爾帝國的五百萬噸,瓦利亞帝國的四百萬噸,迦菲亞帝國的一百五十萬噸、奧利薩帝國的一百萬噸噸,奧蘭王國的五十萬噸。
大恒帝國的鋼產量之所以這么高,除了大恒帝國國內擁有大量的優質煉鋼煤炭、鐵礦石外,也和大恒帝國自身的龐大鋼需求有關系。
大恒帝國的鐵路建設可是從統一之后,就一直以爆炸式的速度在修筑,短短十多年里大恒帝國的鐵路總里程已經突破了二十五萬公里,已經超過克魯爾王國里的十八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而這個數字超過了整個西大陸諸國的鐵路總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