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沉吟了一下的魏圍青抬了抬眼鏡,“其實不移民也挺好,我們國家還在發展中,未來也會越來越好的,我老師就這么教我的,所以我們現在研究的東西,別的發達國家有的,未來我相信我們一定也會有。”
駱欽點點頭,“我相信,但我這也不是什么崇洋媚外啊……”他看了姜母一眼,當年姜母在大學里考了雅思第一,然后拒絕國外大學橄欖枝以抨擊出國熱的事跡,他們這些可是有所耳聞,當然先說清楚。
姜越琴當年反對出國熱,那是年輕風華正茂之時,后來年長之后,又多加深了許多思考,其實,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想逃離貧窮和積弱,有的當年出國也會想學習先進的東西,再考慮去留……他們其實所追求的,只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無論是出國也好,考研讀博也好,經商下海也罷。其實都是在個人能力和資源范圍內的,一場選擇,本質上沒有高下。
對自身命運的不滿足而掙扎著去改變,是人類永恒奔波的動力和源泉。也是人類祖先遷徙漂泊的原因。
看到姜越琴只是微笑著看他,駱欽如受鼓勵,繼續道,“只是我這回回來,是越發的發現,以前的同學朋友,大家雖然親近,但感覺我和他們已經有距離了,我開始不懂得國內流行的,年輕人們玩得,談的事物。但有些他們迫切在乎的,卻在我看來,好像并不是問題。”
“其實我小姨家是最早決定移民的,她曾經就是出國熱的一批人,最早卻存著發奮圖強回來建設祖國的愿望,后來她也踐諾了當年自己的承諾,她回來了,她參加了以前戀人的婚禮,看到他們幸福,自己卻在角落發現青春已經逝去在另一個國家了。朋友也不多了,大家各有生活,也許帶著當年的情懷還有新鮮感的聚在一起,但真正共同的話題,又有多少呢?教育是在別的國家培養的,回國卻切入不了行業,哪怕帶著海歸的光環,卻發現做事行為格格不入。也發現自己曾經熟悉的故鄉,變得陌生了。小姨說她可以承受異國他鄉的冷落白眼,流汗流淚,自己一個人舔舐傷口,卻無法回來淪為祖國的異鄉人。有的時候不是你拋棄了故鄉,而是變得不一樣的故鄉,已經不再需要你了。我小姨最后在一個老地方想著她長大的過往,據說哭了很久,然后隔天離開返回了澳大利亞。”
“我想……我也許也會這樣吧。”
駱欽淡淡說著。
高林回憶起在德國的種種,也是百般滋味,百感交集,想起來,大概自己往后也會回不來了。
但大家都能感受到這種異國和家鄉情懷的分量。
是以一時氛圍有些沉默。
也就在這良久的沉默之余,一抹溫和的聲音忽然響起,像是吟誦著時光緩急。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大家看往來處,頭頂吊燈的光影間,那個明明是少年的男孩,周身縈繞著輕絮,輕聲念著。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瑩瑩的燈光下,少年在吟誦。
這首詩是據考生活于晚唐時代的詩人劉皂的《旅次朔方》,又一名《渡桑干》,這首詩的情味自然之真切,躍然紙上,是直接將那種客居異鄉心情淋漓盡致的平實展現。
這個時候念出在這里,程燃其實吟誦的已經并不是一首詩了,而是以這種方式,道出了人們在方才聊天時所感悟到的那種絲絲縷縷,割不斷理還亂,對于故鄉的不舍眷戀,對于異鄉的羈旅牽絆,那種千言萬語欲說還休最終只能感懷的心情。
因此駱欽高林和如他們那樣身處異鄉人的情緒,眾人竟然也深切的體會到了。
還不僅僅是圍繞在客廳里的眾人,就連剛才下桌,一個個喝得臉紅撲撲的男人們,此時也駐足,聞聽只感真切,心思神屬。
李靖平仿佛又看到了當年山海時,那個在樓下給姜紅芍唱歌的少年。
而目光中,自己的女兒此時也看著他,嘴里輕輕念誦,似乎也在重復程燃念出的那句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