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燃手里捏著一張新鮮出爐的卡片,卡片上用方正的字體印刷著“20”的阿拉伯字樣,這是兩個月前伏龍推出的校園201電話卡。
程燃沒事的時候喜歡看程飛揚帶回來的項目計劃書,伏龍內部的技術部門有很多提出的構想和執行的計劃,程燃去年就見過這個電話卡項目的標頭。
據說是天津局那邊匯報學生人群不方便打電話,于是有人把構想提上來,被程飛揚通過要求執行了。
而實現這個功能也不難,只需要在交換機上進行一些程序端口調整就好,關鍵是伏龍可以通過此舉打開各省市的校園市場。
如今電話卡推出過后,電信部門不光采購了伏龍的交換機,還定做了一大批電話機,在校園內鋪裝IC卡公用電話。
上個月程飛揚各地辦事處飛,就是在落實這個事情。
拿著卡站在陽臺上,通過家屬院能看到前面高聳的伏龍大廈,更外面就是城區,車水馬龍。
程燃還記得前世的那個時期,他無意中在一個小巷子里見到一部掛墻上的IC公用電話,上面的漆早已剝落,銹跡斑斑,拿起話筒的時候,里面沒有聲音,原來那條街即將等著拆遷,而這部曾經承載了無數記憶的電話機早已經壞掉了。
但如今的這個時代,IC卡公用電話亭陸陸續續的出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還是人們眼里新奇無比的事物。
在大學校園開學的時候,會有很多身穿著軍訓服的學生們,排隊等待著插卡拿起話筒,給家里面報平安。
也會有很多個寒冷的冬夜,頂著寒風看著卡面上為數不多的余額,給那頭的男孩女孩說著溫暖的話語。
曾經時光很慢,要排很久的隊才能等到前面的哥們兒戀戀不舍掛話筒拔卡離開,然后撥過去那個仿佛聯通時空紐帶的訊號,聽到對面那人的聲音。
沒有拿著手機在被窩里徹夜聊天的喜樂,視頻交流這種東西是存在于科幻電影里的事物。唯一有的只是扣著通訊費余額的通話時段,那短短十幾分鐘的交流,就好像能夠讓人安心好幾天。
看著卡片上伏龍公司制作的編號代碼,程燃覺得有些驕傲。
世界的變遷就是這樣,伏龍公司切入了這個時代,這些事物會承載著無數人的回憶,融入他們的生活。
也會有一天,這段生活會成為過往,手機飛入千家萬戶,IC卡電話亭完成了他們的歷史責任退場,后面的人們或許還從未聽說過,會好奇的問,“那是啥?為了打一個不重要的電話在寒風里排隊等好久,是不是傻?”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跳出來說,那是老子的青春。
……
炸大使館事件后不久,在股市持續低氣壓,嚴格來說程燃借著秦西榛的錢持續虧損的大環境里,程燃沒想到遇到了熟人,竟然又再次見到了叫做林瑯的港城大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