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龍一方面貫徹末位淘汰制,規范流程,嚴格執行員工考核,但是對于流汗又流淚,付出耕耘勤苦的人員,又有著讓人無法拒絕的回報。
不光是高薪酬,股權激勵,同時采取積分制度分房,在伏龍獲得足夠積分和貢獻年限的員工,可以先以集資的形式購房,五年后獲得產權才能自由買賣。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房屋可以提供租賃入住,五年后可以以約定價格購買,但這類的房屋還要再等五年才能入市買賣,以保證員工在為企業服務到達足夠的時長后,才能享受到房屋的溢價。
在這樣的背景下,伏龍的第一批福利房推出后,創始之初和伏龍一起走過來的老員工,就趕上了這波福利。
職工房建設起來,業務的重心偏移,伏龍山海辦事處的老員工開始往蓉城遷徙。很多人離開了數十年來的居住地,到了蓉城開拓他們另一階段的人生。這個過程新奇而又滿懷期望,人們能感受到向上的一股動力。
這一切,都讓人們在談論程飛揚的時候,不免充滿感慨。
當然,這里面仍然是有些人開始感覺到懊惱的,譬如柳英和姚貝貝兩家,他們當初沒有在重組后的伏龍入職,同時也沒要伏龍的賠償,換算成了股權,每人五千股的股份,享有分紅權,去年股權分紅的時候,五千股分到了2.5萬紅利,這已經大出意料。
如今再看當初入職的老員工,可以以差不多七百元一平方的價格集資到福利房,這讓花了平方單價兩三千購買商品房入住蓉城的柳英和姚貝貝兩家來說,難免不心里頭別扭眼紅。
若非是老同事們蓉城碰頭會的強烈邀請,他們兩家可能都不會來,無他,在聚會上聽著誰誰誰要了哪套房子,多少平方,大套還是小套,戶型怎么樣的時候,心頭大概會更梗得慌。
家長們聚會,伏龍的這些山海過來的子弟們則自己私下聚,大人這時候也不管了,畢竟現在的孩子已經過了走哪都跟他們屁股后面的年齡,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圈子和玩法。
大家約定的是在蓉城伏龍院子里見面,有很多人調職過來后,一方面房子還沒裝修或是正開始裝修,自然都在附近或者直接伏龍家屬院里租房過渡。
前段時間就是這樣的忙碌,蓉城伏龍家屬院里熱鬧得很,搬家過來的,以前的朋友串門的,要給孩子聯系過來學校的,走動托關系的……一個院子里成了大觀園。
而對于蓉城家屬院的老居民們來說,則是看個稀奇熱鬧,只是這群即將可能在各部門成為同事的人們,想法不一。
都知道這些是程飛揚自山海的舊部,現在蓉城的大本營建成了,山海那邊整體搬遷過來。有的人是從中想去圍圍關系,畢竟山海作為伏龍的起源,這里面不知道多少和高層錯綜復雜關系的人物,雖然伏龍內部制度嚴格,但畢竟有些人情世故還是免不了的,有的人就在爭取可能的機會。
有的則是不免揣測,這群人進入蓉城總部,內部還不知道會怎么洗牌,有些中高層會自然擔心影響到目前他們的職位和權力。
總而言之,各方看法,觀望預測,都在持續進行。
柳英和姚貝貝是過來和山海的伙伴們匯合聚餐的,兩人先到了,在門口沒有進去,望著伏龍的大廈看了好一會。
然后先前跟她們通了電話的楊夏才從到來的出租車上下來。
楊夏穿了件藍色裙子,斜挎了個小包,額前留海在右側別了個小發夾,整體黑發垂肩,走下出租車的時候就連平時常見著的柳英和姚貝貝都眼前一亮。
柳英促狹笑道,“耶,打扮這么漂亮,你給誰看啊?”
楊夏滿不在乎,“我一直都這樣的啊。”
楊夏父親在做生意,但母親肖云后面在伏龍重組過后,是留在了伏龍做出納的,所以福利房楊夏家也有一套,他們選中了三號樓的頂層大平層。但是楊夏家目前并不住在這里,而是住在表姐家空出來的老房子,新房裝修后估計明年才會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