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底,美國IBM公司到新華社介紹產品,新華社的人積極使用美國軟件,勸王選項目組放棄,說人家都有現成產品了,你們還搞什么?1985年,人民日報給美國HTS公司430萬美元買設備,王選團隊一分錢也拿不到。”
“1985年年底,新華社缺錢,說亞運會要到了,要建新聞大廈,不能再補貼這個沒希望的國產項目。748工程真到了窮途末路。不過這個時候還是有一小部分干部知道造比買好,利用計劃經濟時代最后那么一點權力,命令國務院直屬經濟日報采用王選的設備,才讓王選有了最后一點經費。但經濟日報也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能解決華光III號的BUG問題,寧愿用鉛字印刷。王選爭分奪秒,終于在1987年夏天,解決大部分問題。”
“十月份十三大召開,經濟日報拿到新華社電訊20分鐘,就通過計算機完成排版。其他報社還在用鉛字排版,最快也要三四個小時,經濟日報發表后,王選和他的華光三型一枝獨秀。”
“1988年,王選得到經濟日報全力支持,設備升級到華光四型,每秒處理110個漢字,全世界最強。過去一本書排版一年,現在只用三天。”
“1989年,國外照排系統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停頓,程燃看向眾人,“前路艱難漫漫,所幸已有前人身似炬火。我被炬火照耀,所以也有很大心思做這樣的事情。”
在場眾人,終釋謎團。當人看到火炬的時候,是確實有向往馳行的意愿的。在場這么多人,有誰不是這樣曾被激勵過呢?
“這個事,我接了。”胡志偉點頭,“那么,項目名稱呢?”
程燃愣住,“嗯?”
“王選的是華光,你所組建的我們的團隊,如果做出東西來,又是什么名字?”胡志偉看著他道,“我覺得,這個名字該你來定。”
李太行微笑看他,在場的眾人目光灼灼。
焦點之下,程燃看了聶川聶云兄弟倆一眼,搞得兩人莫名緊張,隨即他略微思忖之后抬頭,“唐宗宋祖……秦皇漢武。”
“就叫做……漢武。”
“漢武一號。”
“王選院士團隊當年創造了華光,橫空出世。希望我們的漢武,也能如華光。在芯片領域,全力以赴,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果再無炬火,我們就是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