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所謂實現自己的價值,有些時候金錢只是一個數字。
為了讓社會更進步,世界更美好,這是政客們用的詞,不適合商人。
“我想不明白,那老板您賺這么多錢是為了什么?”安迪問道。
“哈哈哈哈,為了爽,為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等老子擁有一家自己的世界性大報,到時候想罵就誰罵誰,想曝光誰就曝光誰。”哈迪笑著道。
安迪愣住了。
好吧。
這很符合老板的性格。
哈迪剛賣掉ABC廣播公司20%股份,手里有大筆現金,而且他的產業全都在賺錢,現在拿出2千萬都輕輕松松。
再說就算收購報社,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完成,這筆投資恐怕需要幾年時間。
“沒問題老板,您需要我做什么?”安迪問道。
“幫我找一個好社長,今后報社發展好壞全靠這個人,如果人不合適會浪費我的時間。”哈迪道。
“我明白了老板,我會物色合適人選。對了老板,這家報紙您打算叫什么?”安迪問道。
哈迪想了想。
“環球時報”。
安迪的動作很快,幫哈迪挑選了幾個人才,哈迪看過這些人的簡歷之后,感覺其中一個還不錯。
這人現在是洛杉磯《每日論壇報》的社長,論壇報在洛杉磯排不上號,每天的發行量只有一萬多份,報社總人數只有6個人,處于半虧損狀態。
就這樣,
這份報紙依舊堅持自己的風格。
內容比較嚴肅,主要寫政治、經濟、軍事、國際關系、法律、人權、科學、文學、學術等內容。
報道這些內容的,一般都是國際性大報,而一些小報為了生存,往往走專業路線,比如金融報,股票報,娛樂報等等,寫嚴肅內容的小報根本沒有生存空間。
你既沒有權威性,也沒有廣泛的信息來源,怎么可能干的過那些大報。
可這位馬克?基恩社長,卻已經堅持了兩年。
當然,能不能繼續堅持下去不好說,不賺錢還虧錢,普通人可堅持不住。
可能這和他的出身有關,他畢業于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后來在紐約時報工作,28歲就做到副總編,后來二戰爆發,馬克基恩毅然參軍,最后成為一名戰地記者。
甚至在戰場上他冒著槍林彈雨深入法國腹地,報道了大量戰地新聞,還寫了不少戰地文章。
二戰結束后他退伍,沒有回紐約時報,而是自己辦了一份小報《每日論壇報》,從自己的角度報道世界新聞。
哈迪在辦公室見到了馬克基恩,哈迪感覺這個馬克基恩和湯姆漢克斯長得有些像,都是那種長腦袋。
“馬克先生應該知道我們這次見面的內容吧。”哈迪道。
“是的,安迪先生和我說了,哈迪想組建一家世界性大報,需要一個合適的人手負責。”馬克道。
“那你愿意嗎?”
“我當然愿意,做世界性大報一直是我的夢想。”
“那你說說自己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