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龍,又翻譯為耐綸,是分子主鏈上含有重復酰胺基團的熱塑性樹脂總稱。尼龍是由杜邦公司的技術專家華萊士卡羅瑟斯博士在1935年研制出來的,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種合成纖維。尼龍的出現是合成纖維工業的重大突破,同時也是高分子化學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39年,當杜邦公司制作的尼龍長筒襪出現之后,更是風靡全世界,成為各國女人展示自己性感大長腿的最佳利器
當然,這些和彭毅誠修飛機并沒有什么關系。
他之所以要尼龍襪,就是因為尼龍襪的耐磨、耐壓、抗拉能力,都特別強。
1根1厘米直徑的尼龍繩,就能夠輕易吊起10噸以上的重物。
制作尼龍絲襪使用的尼龍絲的抗拉能力,雖然不可能和專業的尼龍繩相比,但如果能用這些尼龍絲制作一根1厘米粗的尼龍繩出來,拉起5、6噸的東西也是輕而易舉的。
這種抗拉特性,已經足夠代替那根報廢的螺絲栓,固定住那根漏氣的管子,讓液壓泵外能夠重新運行起來了。
乘客們聽到彭毅誠這番解釋之后,這才恍然大悟
穿著絲襪的女人,全都立馬把自己的襪子脫了下來,甚至還有幾個女士拿出了自己行李中,隨身攜帶的幾條尼龍絲襪。
很快彭毅誠手上就有了十幾條尼龍長筒襪。
就連惠寧都把自己穿的那條脫了下來,交到了彭毅誠手上。
“你能想到用絲襪修飛機的方法,我也真是服了如果這次你真的成功了,等我們大家平安落地之后。我可以滿足你高中時想對我做,卻沒敢做的那個心愿哦”惠寧在把絲襪交到彭毅誠手上的時候,小聲地在他耳邊說道。
這話聽得彭毅誠心里一跳,剛想說什么,惠寧已經走遠了,他也只好搖搖頭,把大腦完全清空,開始準備執行自己用絲襪修飛機的計劃。
直接用絲襪固定那根漏氣的管道,顯然是不可能的。
畢竟絲襪的本身的強度和抗拉能力還達不到要求,只有把絲襪里的尼龍細絲線抽出來,擰成一股直徑1左右的尼龍繩,才能在正好能穿過管道螺絲孔的基礎上,達到固定管道的基本要求。
彭毅誠把十幾條絲襪分給了十幾個女乘客,讓她們幫助他把里面的細絲線一根根抽出來。
而彭毅誠則負責用自己精準的控制力,將所有尼龍絲以最快的速度擰在一起。
面對死亡的威脅,所有人都爆發出了最大的動力和效率。
只用了十幾分鐘,彭毅誠就成功將無數根尼龍絲擰成了一根1粗的尼龍絲。
因為飛機上不能帶打火機,在空姐的幫助下,彭毅誠用飛機上的電烤箱,將這根尼龍絲的兩頭都燙融在一起,確保尼龍絲不會散開。
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彭毅誠深吸一口氣,在機艙里所有乘客的注目下,重新鉆進了飛機左側的夾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