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演員來說,一部電影無所謂類型和內容,無論是喜劇、搞笑元素多一些,還是正統的劇情和故事多一些,其實都只是電影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在我看來,塑造人物,講述人物的命運和故事,傳遞人物的喜怒哀樂,就是我對電影的認識。
從這一點出發,這部電影很好的實現了人物塑造和傳達人物喜怒哀樂的效果,這對我來說就是一部很好的電影了。至于其他人的看法,那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這就是彭毅誠的想法,你要說他對喜劇電影百分之百充滿自信,那是騙鬼呢
畢竟在藍星華國,喜劇剛剛出現不到兩年,喜劇電影甚至都處于萌芽狀態。
就連在宣發的時候,山城電影公司都不敢用喜劇電影的名頭進行宣傳,一直強調這是一部劇情電影,只不過具有很多搞笑元素而已。
可以說是第一部公開承認,并大規模宣傳自己是喜劇電影的電影了。
這種情況下,彭毅誠對的票房并沒有特別大的信心。
只是在他看來,這部電影就算憑借賀歲片和明星數不完的大卡司陣容,電影票房及后期收益也不會出現虧損的狀況,因此拍出來用來培育一下喜劇電影市場,正好是最合適的電影。
這才是他急于把這部電影推入市場的主要原因,說白了,他也是在投石問路而已。
接下來,彭毅誠又回答了現場記者幾個關于劇組拍攝的問題。
彭毅誠能感覺到,這些現場的記者對電影本身其實興趣不到,他們的問題主要都集中在電影當中數不清的大明星身上。
此后記者提出的幾乎所有問題,都是沖著這些加盟電影的明星去的。
彭毅誠也就順應民心,挑了幾個和自己關系比較好的劇組演員周閏法、蔣文、于舒茵、黃三山等人,簡單的說了幾個他們在劇組發生的趣事。
很快,兩個多小時的發布會就結束了。
從這場發布會結束之后,彭毅誠先后又接受了三四家媒體的專訪。
因為此前,他很少會公開露面接受媒體的采訪。
所以,這幾家獲得專訪彭毅誠機會的媒體,幾乎都把專訪的內容刊登到了各自娛樂版的頭版頭條上。
事實證明,彭毅誠的專訪果然非常受觀眾和影迷的歡迎。
這幾家媒體刊登專訪他的那期報紙或者雜志,全都在上市之后,快速脫銷了。
尤其是專訪彭毅誠的那一期雜志,先后加印了3次,僅一天就銷售了60多萬份。這幾乎是這本雜志以往日銷量的一倍還多。
由此可見,彭毅誠在如今的華國娛樂圈當中的影響力和人氣,到底有多么恐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