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正好是華國移動互聯網爆發的年代。
過去觀眾們想得到一部電影的好壞、口碑,只能等待報紙、周刊、雜志這些傳統評論的影評,要不然就只能通過非常小眾的電影論壇傳播一部電影的相關電影信息。
但通過這些方式了解一部剛剛上映的電影,不但時效性很低,而且觀眾也幾乎沒有任何參與度。
但自從這兩年智能手機爆發式的增長,各類手機電影a如同雨后春筍一般,蜂擁而出。
過去,那些小眾的電影評分網站也靠著微博、微信這些新興移動媒體渠道,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尤其是隨著自媒體的瘋狂發展,影迷們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了解到一部電影的詳細信息,隨時用手機和全國看過同樣一部電影的影迷相互交流溝通,互相交換新的。
這種新興的傳播方式,讓電影的宣傳呈現爆炸式增長。
的電影首映式結束后,全國千千萬萬剛剛從影院看完電影回家的影迷,大部分都激動的無法入睡。
實在是這部電影和他們以前看的賀歲電影、喜劇電影太不一樣了。
既有香江電影黃金時代的特殊味道,又有很多有趣、溫馨的橋段,再加上讓人能夠開懷大笑的各種喜劇橋段。對大部分看過這部電影的影迷來說,簡直是一部完美的賀歲電影。
這些影迷感覺如果不把自己心里的感受和人分享一下,心里就好像有一個貓爪子在撓一樣,讓人無法入睡。
于是在當前華國最大的電影評分網站蒜瓣網上,的投票人數的快速飆升,影片短評就像“瀑布”一樣不斷刷屏。
微博上,彭毅誠、周閏法、徐衛東這三個電影男主角的微博評論區里,此時已經擠滿了無比喜歡這部電影的觀眾留言。
微博熱議話題幾乎被給霸占了,全是討論和這部電影有關的話題。
由此可見這部電影的人氣有多么爆炸。
第二天,華國的影迷一覺醒來,發現網絡好像都被的好評攻占了一樣。
那些門戶新聞網站上鋪天蓋地的影評就不用說了。
電影論壇、微博、蒜瓣網全部都是這部電影的相關消息。
就連娛樂報紙、電影報紙都把頭條給了。
一時間和的新聞各自占據了傳統媒體的半壁江山。
這兩部電影之間的票房大戰,最終哪一方能夠勝出,已經成為全華國最火的話題了。
沒有讓大家久等,2月15日的首日票房很快就被統計了出來。
6500塊屏幕,2500萬的票房。
在這個票房數字更新在華國票房統計網站上時,本來還在網上熱議的網友們全都安靜下來了。
如果是以往,一部喜劇電影能夠獲得這種票房,必然已經被所有媒體追捧和夸獎。
但前面剛剛獲得首日3000萬的票房。
明顯影片質量、口碑都要完爆的,首日票房竟然比對方低了500萬。
這怎么能讓一眾影迷想得通。
一時間,網絡上各種怪話都涌了出來。
這幫水軍可是真厲害,不是說有多好看嗎怎么票房差了人家那么多。網友甲
垃圾電影,不解釋。網友乙
排片量還比當天的排片量高500塊銀幕,首日就這種票房成績網友丙
人生在世,落井下石的多,除危解難的少。
反應過來的網絡媒體,全都一窩蜂涌了上來,各種關于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
這些新聞歸納起來,其實就三個觀點。
是彭毅誠這個所謂的喜劇“創始人”自娛自樂的電影。
周閏法等一眾香江明星早就是果日黃花,在華國已經完全沒有票房號召力。
超巨星徐衛東已經要過氣了,觀眾們放棄了這個華國第一男星。
總之,就是怎么聳人驚聞,這些媒體就怎么報道,當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而更多的華國電影圈專業人士,則認為賀歲檔就不是小成本電影應該來的檔期。
雖然眾星云集,雖然是開創性的喜劇電影,但依然無法規避賀歲檔一定要是商業大片才能盈利的規律。
因此,票房不佳,純粹是自己往槍口上撞。
但不論是媒體還是這些所謂的專業人士,卻不仔細想想,最終總投資才不過4000萬不到,首日就拿到2500萬的票房,最多三天就能回本。這樣的電影票房,這還能叫“票房不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