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毅誠和于舒茵如今的人氣和影響力,其實只局限在華國以及大中華地區電影內。
對戛納組委會,以及戛納的觀眾們來說,他們兩個人只是一對普通的情侶而已。
帶著他們四處看電影的導游,是高盧本地人,曾經在華國復旦大學留學4年時間。
可以看出,這個導游絕對是小眾藝術電影的忠實擁躉。
這幾天,他拉著彭毅誠和于舒茵看的都是這一類電影。
從到再到,全部都是歐洲藝術電影大師的作品。
當然,彭毅誠還看到了幾部同樣參加電影節的華語電影。
其中還有一部大導演李鞍指導的,獲得了金棕櫚獎、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三項提名。
從各方面來看,這部電影都是的最大競爭對手。
本來非常崇拜李鞍的彭毅誠,在首映式上也沒有主動結實這位華人大導演,就是擔心雙方的競爭關系,會讓對方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所以,他最終還是絕對等電影節結束之后,再找一個機會和李鞍導演見一面吧。
這樣看了5、6天的電影,直到彭毅誠都把歐洲的藝術電影快要看吐了的時候。
時間終于來到了9月8日,在電影節上展映的日子終于到了。
這也是彭毅誠的電影真正走向國際電影節的第一部電影。
“人怎么這么少”
戛納電影節首映現場。
擰昊看著電影院里,稀稀拉拉的觀眾,發現偌大的放映廳,才坐了不到四成的人,有些擔心電影最終能不能獲獎了。
坐在他身邊的一個高盧人皮埃羅,這時通過翻譯聽到了擰昊的話之后,笑道“周,請不要過于擔心,沒有明確的新人導演,往往都需要經歷這樣的情況,這和最終的電影評獎沒有任何關系,只是你們的電影還需要積累名氣而已。”
皮埃羅是代表組委會參加首映的評委之一。
這幾年他和華國電影人打過的交道不少,非常了解擰昊這種心態,所以安慰起人來,也非常的輕車熟路。
于舒茵和里的幾個配角依次落座,他們臉上也都有些憂慮。
彭毅誠卻看得開,他拍拍于舒茵的手,笑道“我們這次本來就是來見見世面而已。電影能不能獲獎,都算是在歐洲觀眾面前露了一面。現在有一百多人來看,我覺得已經很不錯了。”
皮埃羅驚奇的看了彭毅誠一眼,剛要說話,就看到幾個老外走進廳里,在最前排坐下。
他連忙起身,帶著擰昊和彭毅誠走了過去。
皮埃羅給彭毅誠和擰昊介紹了這幾個人的身份,他們都是歐洲的片商,高盧國、德意志、童話國等國家的都有。
雖然這些片商早就知道已經獲得了電影節的四項大獎的提名,但他們還是打算看完電影再考慮是否購買這部電影。
這種用華國地方方言進行表演的電影,以前在國外電影市場一直不太受歡迎。
再加上這部電影還是黑色幽默電影,在歐洲上映的風險就更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