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比利比利網之類網絡娛樂媒體頁面的上,華國的網民們早就開始瘋狂的慶祝了。
因為,華國網絡娛樂剛剛起步,所以銀煌影視公司這種傳統娛樂公司對網絡媒體的影響力很低。
這次戛納電影節,華國多家網絡約了媒體都派了記者前往戛納,通過文字消息加上插圖,甚至視頻直播的方式,對這次頒獎典禮進行了網絡現場直播。
現在華國的網民們,不管是彭毅誠的影迷,還是陌生的路人。
只要喜歡電影的,都巴巴盯著幾個門戶網站上,關于戛納電影節的專題頁面,不斷刷新著,想要知道最后的結果。
要知道當年李鞍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時,全華國影迷都為之沸騰,而李鞍僅僅只是華人導演而已。
而彭毅誠此前只是娛樂圈的一個新人,在華國的人氣雖然高,但影響力其實非常有限。
可他相比李鞍來說,卻是正兒八經的華國人。
戛納電影節當然比不上奧斯卡,彭毅誠此時的能力和地位也和李鞍天差地別。
但華國影迷對于彭毅誠這個自己人,能夠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心情是一樣的。
那就是無比強大的國家自豪感和認同感。
和地球上的華夏那些明星不同,如今的華國明星還沒有人每年死皮賴臉地去戛納電影節走紅毯刷存在感。
畢竟華國如今從硬實力上,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了,軟實力雖然還相對薄弱,但也在突飛猛進地提升。
但如果有人能憑借實力在戛納這種國際電影大獎上拿到獎項,那對華國觀眾來說,卻也是非常能夠激起民族自豪感的事情。
與此同時,2010年華國內地的電影市場剛剛進入快速上升期沒幾年。
網民和影迷對于國際電影節的事情,都感覺非常新鮮。
金龍獎雖然很權威,但影響力畢竟只局限在華國范圍之內。
哪怕是日薄西山的香江金像,以及不咸不淡的灣島金馬,在華國國內的影迷看來,也是很高大上的東西。
在如今的華國,若是有一個演員,能夠拿到國際電影節的大獎,那絕對是轟動網絡的大事兒了。
由于網絡媒體記者從國外將新聞傳回國內的時間,相對要滯后一些。
所以,當國內網民看到彭毅誠獲獎的消息時,戛納電影節的頒獎典禮已經全部結束了。
可惜彭毅誠這個新晉的戛納影帝,依然不太喜歡接受記者的采訪。
這些網絡媒體記者沒從他嘴里獲得什么新聞,擰昊的話倒是紀錄了一大堆。
但很快,網絡媒體上還是出現了一大堆的后續報道。
海浪、疼訊、網一、搜戶等大網站,當天晚上就在首頁放上若干條關于這次電影節的新聞
其中,比較惹人關注的,是一條的消息。
爆料的不是別人,正是華國娛樂圈人脈關系最廣的矮大緊,他在自己最新制作的網絡脫口秀節目上,說出了這次電影節評選的內幕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