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電視劇導演之所以這么厲害,除了小熒幕對拍攝質量的要求沒有大銀幕那么苛刻之外,更重要的還是華國這一批電視劇導演的能力都還是很不錯的。
華國電視圈圈里,很多都是導演兼編劇、甚至兼主演一肩擔,自編自導自演的人屢見不鮮。
他們很少有什么所謂的專業劇本。
大多數片場底層出身的導演,你給他劇本也沒用,因為他根本沒學過怎么寫劇本,更不要提畫分鏡頭劇本了。
在華國電視機最火的0年代之間,華國電視劇的劇組,常常是幾個人一拍腦袋。
ok,就拍攝這個故事。
那好,你就找胡戈,他去找林雪見,你去找投資讓
三四個人就撐起了一個電視機劇組。
荒謬嗎
但更可悲的是,這種方法直接延續到了資本進入的華國電影圈。
在這幾年,原本還算比較正規的華國電影圈里,也出現了很多玩“積木拼湊”的電影制片人。
導演、作家、歌手、主持人等亂七八糟的人,只要有點名氣好像就能拍電視劇,就能拍電影。
大量外行進入行業,肆意破壞行業的規范。
比如某作家的書火了,投資商買下版權想要拍成影視劇。
但這個作家的要求就是自己當導演。
那好,投資商就找個不知道是拍廣告的,還是拍v的,來擔任執行導演,然后電影全都交給這個副導演負責拍攝。
這個作家只要負責指手畫腳,然后呆在劇組里拍攝幾組“劇組照”,拍攝幾段片場花絮就好了。
然后這個投資商就莫名其妙投了幾千萬到劇組里。
最后,拍出來的影視劇作品虧損,甚至連在院線和電視臺上映和播出的機會都沒有。
投資商血本無歸。
這就是華國如今影視劇行業大部分劇組的現狀。
那些外行投資商,找了一群比他更外行的人來拍電影拍電視劇。
投資商只要看到主演是李小峰,哦,能賣幾個億票房。
另一個主演是吳小凡,差不多有值幾個億票房。
最后,女主來找大冪、熱吧、那札之類的,又能賺幾個億。。
ok,這部片子票房最少能賣510億。
太好了,投入幾千萬給男女主角當片酬,再投入幾百萬用來拍電影和電視劇,最后能賺到幾個億。
這生意簡直太賺錢了
那好,立馬建劇組,開始拍攝
這一幕輪回的和九十年代的香江電影圈,多么相像。
可以想象,當年香江電影從黃金期衰落的惡劣情況,很可能出現在今后的華國影視圈當中。
那種災難性后果,彭毅誠光是想想就不寒而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