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盡管彭毅誠每次表演的時候,看起來都很放松、很隨意,節奏也很詭異。
但他演的就是這部電影里應該有的唐伯虎的那種感覺。
在浪蕩荒唐、享樂人生的外表下,隱藏著郁郁不得志、懷才不遇、知己難求等等情緒。
這就是演好一個無厘頭唐伯虎的基礎。
明亮的華府大廳當中,燈光閃爍。
一臺攝像機在搖臂上擴出大全景,石子軒則手提著攝像機一臉喜色。
今天,劇組準備拍攝里,寧王來華太師府借機鬧事。
彭毅誠感覺地球上那一版里,這一場戲拍攝的固然非常精彩,充分發揮華國傳統琴棋書畫、吟詩作對方面的文化優勢,玩出了新時代的時尚感和強烈的喜劇效果。
但這段戲最大的問題,就是周星星這個主角太過光芒四射,完全把整場戲的亮點搶到了自己一個人身上,無法形成大場面群戲那種氣勢磅礴、酣暢淋漓的感覺,總給人一種舞臺太小,內容太局限的感覺。
即便最后強行用一場打斗增強場面對抗的激烈,也還是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這是彭毅誠對這段戲最不滿意的地方。
因此,為了將這段戲拍出精彩好看的群戲效果,彭毅誠特意調整了整場戲當中,每個演員和每個布景道具的空間布置。
他把作為男主角的自己,放在場景中心位置,但卻放在了整個空間的最后面,這樣即便他做出非常夸張的喜劇表演,也可以在攝影機當中反應的沒有那么搶眼。
這和舞臺劇表演的時候,演員的肢體和表情必須非常夸張,才能讓臺下觀眾看清楚,是一個道理。
同時,他將大武小武兩個智障兄弟放在了鏡頭最近的地方,而且讓他們這兩個前凸后翹的家伙,專門一左一右站在鏡頭中心線的兩側,這樣就可以均衡整個畫面的構圖。
最后,他將華太師的扮演者吳盟逹和寧王放在面對面,華夫人和奪命書生放在面對面,秋香和對穿腸放在面對面。
這樣,整場戲的調度就非常有次序,群戲當中的每個角色,都能有自己充分展示的空間,同時畫面左右兩個敵對方,又能產生強烈的互相對峙的感覺。
這樣以來,演員只需要找事先排練好的順序進行表演,就能夠形成一種排比句式的沖突和對峙,產生一種排山倒海般的龐大氣勢,將這場群戲調動情緒的作用提升到最高。
石子軒搞明白彭毅誠這種空間調度的方案之后,從彭毅誠給演員設定的位置和表演順序上,看到了一股很奇妙的空間感和時間感。
電影是光影的藝術。
而光影都是伴隨時間和空間不斷變化的。
因此,如何利用鏡頭當中的空間和時間,來達到導演想要呈現的效果,實現某種藝術或者商業目的,就是考量一個導演的重要指標。
也正是因為如此,對于一個優秀導演來說,時間和空間想象力,幾乎是最關鍵和最重要的兩項天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