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似乎啊,把一個失足婦女的一聲,用喜劇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劇本創作方法,讓朱胖子第一眼看到,就感覺無比震撼和驚艷。
彭毅誠的劇本讓他這個現實主義電影擁躉,看完之后亦是眼前一亮。
說白了,這才是圈子里有名恃才傲物的朱胖子,同意低下頭同意參與這部電影,給彭毅誠做副導演的關鍵。
劇本分析完畢,關于拍攝的進度,彭毅誠、朱胖子、于舒茵三人也大致的做了規劃。
接著三人開始梳理金雞的劇情、人物、以及具體的節奏。
一聊就是一整晚,因為第二天還要集中主要的參演人員開會,三人把很多問題放在了明天集中解決。
這部戲,于舒茵自然是絕對的主演。
但其實這部作品,出彩的并不僅僅是女主角而已。
一部作品中,很多時候配角的閃光點往往高于主角。
金雞雖然是一部必須依靠女主角一個人支撐起來的電影,但彭毅誠卻不希望它最終真的變成于舒茵一個人的獨角戲。
因此,他給于舒茵找來的綠葉,都是葛友、梁佳輝、劉得華這種實力派演技派。
在這些人的帶動下,才能爆發出于舒茵身上最大的演技潛力。
但這種壓力,對一個武打明星出身的年輕女演員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一部電影,讓她當唯一的頂梁柱不說,她的對手戲演員,還都是彭毅誠、梁超偉、葛友、劉得華這種國內頂級的實力派演員。
想要在這種瘋狂的壓力下,塑造出一個成功的“金雞”,對于舒茵的考驗幾乎是空前的。
即便于舒茵為了準備這個角色,其實從去年十一開始,就瘋狂增重20斤,只是為了符合當年對珠圓玉潤的美女的審美。
與此同時,在電影開始籌拍伊始,于舒茵每天早上一起床,看到鏡子里的自己之前,就會叫化妝師把“阿金”那略帶丑陋和搞笑的大紅色腮紅和“烈焰紅唇”艷妝給自己畫上。
整整一天不卸妝,就是為了體會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外在表現。
可即便如此,彭毅誠最擔心的依然是,于舒茵能不能將阿金這個角色的那種感覺演出來。
彭毅誠的擔憂是對的。
其實不光是電影里阿金這個角色,除此之外,其它幾個配角也都非常難以塑造。
因為在這部看似喜劇的電影當中,每一個幽默背后,其實都代表了一種人生和一種復雜和滄桑。
阿金是一代金雞,但她也是整個8090年代華人世界變遷的縮影和見證者。
通過阿金和那些形形色色的男客人們,就可以折射出來那個滄海桑田、社會動蕩、變化多端的時代,讓每一個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能夠想起一下關于自己的過去。
或是懷念,或是感傷,或是慶幸,或是悲涼
這些都將被彭毅誠包裹在喜劇的橋段和劇情當中,由于舒茵這個承載了整部電影的主體,一點點將這些東西揉碎到自己的每一個表演細節,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神色、每一個動作當中。
。